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1.边城:指南郑,当时为宋金对峙前线
2.角声:军中号角
3.烽火:古代军事警报系统
4.筑:古代击弦乐器
5.酹酒:洒酒祭奠
6.灞桥/曲江:长安著名景观,代指故都
秋意笼罩边城,号角声透着悲凉,烽火映红高台。击筑悲歌,登高洒酒,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最是多情终南山的明月,特意拨开暮云相照。想那长安的灞桥烟柳、曲江楼阁,正等待着王师归来。
---
乾道八年(1172年)七月十六日,陆游时年48岁,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驻守南郑抗金前线。
---
1.双重时间性
农历七月十六的满月象征圆满,与破碎山河形成反差
"暮云开"暗喻时局转机可能性
2.政治隐喻系统
""政治合法性符号
"人来"隐含对朝廷决策的讽谏
3.词牌选择深意
《秋波媚》本为艳情词牌,陆游改造为爱国抒怀
符合其"十年间万首诗"创作主张
---
1. 与同期作品关联
2. 词史地位
---
1. "长安"是否实指
2. 创作动机分歧
3. 末句解读差异
- 乐观主义解读
- 反讽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