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9 15:45:50     共 2521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

```

二、词句注释

1.丰年:农作物丰收之年

2.黍(shǔ):黄米,古代主要粮食作物

3.稌(tú):稻谷的别称

4.高廪(lǐn):高大的粮仓

5.万亿及秭(zǐ):极言数量之多(古代计量单位:亿=十万,秭=十亿)

6.醴(lǐ):甜酒

7.烝畀(zhēng bì):进献给予

8.祖妣(bǐ):祖先

9.洽(qià):配合

10.孔皆:非常普遍

三、现代译文

丰收之年黍稻满仓,

高大粮廪堆满粮。

万亿秭数难计量,

酿成清酒与甜浆。

虔诚敬献我先祖,

配合礼仪显端庄。

神灵普降福泽广。

四、文学赏析

1.结构特征

全篇七句三十二字,采用"赋"的直陈手法,形成"丰收-祭祀-祈福"段式结构。末句"降福孔皆"开放式结尾。

2.艺术手法

  • 数字夸张:"及秭"运用层递修辞
  • 感官描写:"为酒为醴"触发味觉联想
  • 空间构建:从"高廪"到"祖妣"形成垂直神圣空间

3.情感表达

通过粮食堆积的具象描写,传递周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体现"敬天法祖"的宗教意识。

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期

据《毛诗序》记载,当为西周初期祭祀乐歌,可能用于"秋冬报赛"丰收祭祀仪式。

2.农业经济

  • 反映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方式
  • "黍稌"并提说明旱作与水田技术已成熟
  • 酒器考古证实当时酿酒业发达

3.礼制内涵

《周礼·春官》载:"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诗符合"祭"轨。

六、文化比较

1.与《周颂》其他篇目对照

  • 《载芟》《良耜》侧重耕作过程
  • 《丰年》聚焦收获结果
  • 三篇构成完整的农耕叙事链

2.跨文明视角

  • 古埃及《亡灵书》也有谷物献祭描写
  • 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酒神崇拜
  • 中国特色的"祖-祈福"二元结构

七、学术争议

1. 作者归属问题:"无名氏"说与"创作说"

2. "万亿及秭"的数学史价值考证

3. 商周祭祀用酒差异(鬯酒与醴酒)

八、现代启示

1. 农耕文明对"天人关系"朴素认知

2. 传统礼仪中的可持续发展智慧

3. 粮食安全意识的早期雏形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丰》--无名氏 | ·下一条:《九罭》--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