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0     共 2528 浏览

一、词作原文

```

苏武令·塞上风高

[宋] 李纲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

---

二、注释与译文

# (1)注释

  • 翠华音杳:帝王车驾音讯渺茫,指宋徽宗、钦宗被金人掳掠的"靖康之变"双龙消耗:指两位皇帝(徽宗、钦宗)的消息
  • 白衣除恩:指李纲曾以布衣身份受宋钦宗召见并委以重任
  • 方召:西周名臣方叔与召虎的合称,喻救国良臣
  • 燕然平扫:典出东汉窦宪燕然勒功,喻驱逐外敌

# (2)白话译文

边塞秋风凛冽,渔阳秋意早临。惆怅帝王音讯全无,驿使空自奔波,鸿雁已尽南归,却无二帝任何消息。回想当年白衣受诏,金殿承恩,官至宰相却未能报答君恩。

谁相信我报效君王的赤诚?感伤时局多变,未能成为拯救百姓的方叔、召虎。若能为相调和鼎鼐,为将登坛拜帅,定要即刻扫平敌寇。率领十万精兵,纵横大漠,迎回天子车驾。

---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构建

  • 塞上/渔阳:北地意象群奠定苍凉基调
  • 驿使/征鸿:双重视角强化信息断绝的焦虑
  • 沙漠/燕然:战争意象彰显军事抱负

# 2.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白衣除恩"与"黄阁未报"身份与责任的强烈反差
  • 用典密度:全词12处典故,平均每句1典,体现"以才学为词"的江西诗派影响
  • 声韵安排:上片用"杳"耗"报"等仄声韵,下片转""""开口音,暗合情绪递进

# 3. 情感脉络

```

忧国(上片) → 自责(过片) → 抒怀(下片) → 明志(结句)

```

---

四、历史背景

# 1. 创作时间

约公元1127年秋,李纲遭投降派弹劾罢相后,退居鄂州时期所作。

# 2. 时代关联

  • 靖康之变(1126-1127):直接催生词中"龙消耗"痛
  • 建炎南渡:词作早于宋高宗定都临安,反映主战派"回二圣"主张
  • 李纲生平: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七次起复,本词作于第一次罢相期间

# 3. 政治隐喻

  • "调鼎为霖":暗讽汪伯彦、黄潜善等主和派执政无能
  • "迎天表":针对宋高宗"暂避金锋"委婉批评

---

五、延伸解读

# 1. 词牌特殊性

《苏武令》为李纲自度曲,双调七十二字,上片七句四仄韵,下片八句四仄韵。该词牌现存仅此一首,具孤本价值。

# 2. 军事思想体现

  • "精兵十万":对应李纲《御戎五论》中"聚兵沿河"防御战略
  • "燕然平扫":反映其"以战促和"的军事主张

# 3. 后世评价

- 明代杨慎《词品》:"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稼轩豪迈,出于武穆;武穆沉郁,本于忠定(李纲谥号)" 4. 现代研究

2020年东京大学汉籍中心发现明代《李忠定公奏议》抄本,其中夹页注:"此令当作于鄂州军次"创作地点提供新证。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