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9 15:45:50     共 2521 浏览

一、诗经原文

篇名:《丘中有麻》

作者:无名氏(《诗经·王风》)

原文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

二、词语注释

1.:土山,泛指山地。

2.:大麻,古代重要经济作物。

3.留子嗟/留子国:人名,"留"或为姓氏,"嗟"国"是美称。

4.施施:缓慢行走貌(《毛传》释为"难进之貌")。

5.:赠送。

6.佩玖:玖为次玉黑色美石,佩玖即玉佩。

---

三、白话译文

山丘上麻田葱郁,那位留家的子嗟啊。

盼着子嗟缓缓而来,与我相会在此地。

山丘上麦浪翻滚,那位留家的子国啊。

愿子国前来赴约,共尝新麦的香甜。

山丘上李树结果,留家的那位君子。

他赠我黑色玉佩,定下情谊的誓言。

---

四、文学赏析

# 1.结构艺术

采用重章叠句形式,通过"-麦-李"植物变换与"嗟-子国-之子"递进,形成时空流动感。末章"佩玖"升华,从自然农事转向情感馈赠。

# 2.情感表达

  • 含蓄性:通篇无直抒爱慕,但通过"将其来食"我佩玖"等动作暗示男女相悦。
  • 象征手法:以农作物生长隐喻情感培育(麻麦需时生长→感情需耐心等待)。

# 3.争议解读

-爱情诗说(主流):朱熹《诗集传》认为"妇人望其所与私者"-招贤诗说: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或为招隐士之词,"佩玖"喻礼贤下士。

---

五、历史背景

1.地域特征

属《王风》,产生于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平王东迁后王畿衰微,诗中""象征周王室颓败的山河。

2.社会风俗

  • 农事与爱情结合:反映周代农耕社会中,劳动场景与婚恋仪式的交融。
  • 玉佩文化:"佩玖"《礼记》"无故玉不去身"礼制传统。

---

六、延伸探讨

1.植物意象三重奏

麻(纺织原料)→麦(主食作物)→李(果树)的排列,暗合先秦"住行"民生需求层级。

2.无名氏创作之谜

《诗经》中70%作品无主名,本诗或为民间集体创作,保留方言特征(如"施"中原古语拟态词)。

3.比较文学视角

与《郑风·野有蔓草》对比:同属邂逅主题,但《丘中有麻》更强调"""遇"体现地域性格差异。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下泉》--无名氏 | ·下一条:《东山》--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