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8     共 2525 浏览

一、词作原文

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画角:古代军乐器,形如竹筒,发声哀厉

2.谯门:城门上的瞭望楼

3.蓬莱旧事:指会稽(今绍兴)蓬莱阁的往事

4.香囊暗解:暗解贴身香囊赠别

5.青楼薄幸: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典故

# (白话译文)

远山萦绕着淡淡云烟,枯草绵延至天际,城楼画角声渐歇。

暂泊行舟,共饮离别之酒。

多少美好往事,回首只见迷雾茫茫。

夕阳之外,寒鸦点点,流水环绕孤村。

黯然销魂之际,解香囊赠别,轻分罗带。

徒然留下薄情名声。

此别何时再见?衣襟空留泪痕。

最伤情处,回望高城已隐没在黄昏灯火中。

---

三、艺术特色赏析

# 1. 意象群构建

  • 自然意象:"微云"草"寒鸦"村"构成萧瑟秋景
  • 人文意象:"画角"谯门"城"暗示离别场景
  • 时空交织:斜阳(时间)与孤村(空间)形成苍茫意境

# 2. 表现手法

  • 虚实相生:蓬莱旧事(虚)与眼前烟霭(实)
  • 以景结情:末句"已黄昏"余韵悠长
  • 典故化用:杜牧诗句的改造运用

# 3. 语言风格

  • 炼字精妙:"抹"字写云萦山峦的动态
  • 对仗工稳:"山抹微云""连衰草"
  • 声律和谐:平仄交替中见哽咽之调

---

四、历史背景考据

# 创作时间

元丰二年(1079年)秋,秦观赴会稽省亲后离别所作,时年31岁。词中"蓬莱旧事"指与歌伎的恋情。

# 文学地位

  • 苏轼称"抹微云秦学士"将此句与柳永"露花倒影"称
  • 南宋《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列为秦观代表作
  • 清代周济评:"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版本流变

    现存最早见于《淮海居士长短句》,明代毛晋刻本有"谩嬴得"与"嬴得"异文争议。

---

五、延伸解读

1.地理考证:词中"村"疑指绍兴鉴湖沿岸村落

2.心理分析:反映宋代文人对功名(征棹)与情感(青楼)的矛盾

3.比较文学:与柳永《雨霖铃》并称宋代羁旅行役词双璧

4.后世影响:元曲《西厢记》"来谁染霜林醉"用此词意境

---

六、学术争议

1.主旨分歧:有"政治寄托说"党争隐喻)与"情词说"两派

2.创作地点:杭州说与绍兴说之争

3.接受差异:宋代视为艳词,清代尊为雅词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