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2     共 2531 浏览

一、原词呈现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宋·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房栊:窗户

2.暖霭:春日暖雾

3.乘鸾女:传说中月宫乘鸾的仙女

4.葡萄涨绿:化用李白"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5.兰舟容与:船只徘徊不前貌

6.金缕:即《金缕衣》曲,唐代劝惜时名曲

# (白话译文)

午睡醒来听见黄莺啼鸣。暮色中窗外苍苔掩径,落花纷乱。风吹尽残花无人知晓,只有垂杨独自摇曳。暖雾渐起,初夏暑气初现。重寻明月图案的团扇,却见尘埃遮蔽了扇面乘鸾的仙女。旧日憾事猛然涌上心头。

江南旧梦断在横江沙洲。浪涛接天如葡萄新酿的碧绿春水,半空弥漫着烟雨。楼前浩渺烟波引人遐思,可会有人采蘋花相寄?只能惆怅望着徘徊的舟船。万里之外的云帆何时能到?目送孤鸿飞远,视线被千山阻隔。谁能为我,再唱一曲《金缕衣》?

---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系统建构

  • 自然意象群:流莺/乱红/垂杨/暖霭构成暮春视觉听觉交响
  • 空间意象群:横江渚/沧波/云帆/千山构建纵深地理空间
  • 人文意象群:宝扇/乘鸾女/金缕形成文化记忆锚点

# 2. 情感表达技法

  • 顿挫笔法:上阕"惊旧恨"三字将闲适景语陡然转为沉郁
  • 时空折叠:现实(午睡初醒)—记忆(江南旧梦)—想象(万里云帆)三重时空交织
  • 典故化用:李白"涨绿"与杜秋娘《金缕衣》的暗用

# 3. 词牌特性体现

《贺新郎》词牌特有的116字长调优势被充分发挥:

  • 上阕53字完成从睡醒、观景到情感爆发的完整叙事
  • 下阕63字展开地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双重拓展

---

四、历史背景探析

# 1. 创作时期推定

据《石林词》编年,此词应作于绍兴八年(1138年)前后,时值:

  • 叶梦得62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
  • 南宋与金国暂时议和的特殊政局

# 2. 词人心境映射

  • 政治隐喻:"万里云帆"指北伐理想受阻
  • 年龄焦虑:"旧恨"反映老年对青春虚度的追悔
  • 地域情结:吴越出生的词人对江南水域的特殊情感

# 3. 词坛地位

该词被视为叶梦得"雄杰"风的代表:

  • 继承苏轼"以诗为词"
  • 开创南宋辛派豪放词先声
  • 杨慎《词品》评:"雄浑不让稼轩"

---

五、跨文本比较

1.与晏殊比较:同写暮春愁思,叶词多历史厚重感

2.与辛弃疾比较:同具豪放气质,叶词更重意象密度

3.与姜夔比较:同涉音乐意象(金缕),叶词偏向壮美

---

六、现代解读视角

1.生态美学:词中自然描写体现宋代文人的生态意识

2.创伤记忆:"惊旧恨"可套用现代心理学的闪回理论

3.空间诗学:词作对地理空间的文学重构具有现象学价值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