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09     共 2531 浏览

---

一、原词呈现

曲牌名:凭阑人

作者:乔吉(元代)

原文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

二、注释与译文

注释

1.瘦马驮诗:暗用唐代李贺典故,喻文人羁旅漂泊。

2.倦鸟呼愁:拟人手法,鸟鸣声如诉愁绪。

3.扑头柳花:暮春柳絮纷飞,象征时光流逝。

4.添鬓华:柳絮粘鬓,暗喻白发增生。

白话译文

一匹瘦马驮着诗囊漂泊天涯,疲惫的鸟儿在零星村落间哀鸣。

扑面而来的柳絮纷扬,仿佛为游子鬓角添上更多白发。

---

三、文学赏析

# 1.意象经营

  • 瘦马倦鸟:构成双重羁旅符号,强化孤寂感。
  • 柳花鬓华:自然物象与生命衰老的隐喻性关联。

# 2.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28字勾勒出时空、人物、情绪三维画面。
  • 声律设计:"涯"家"花"华"押"家麻韵"调低回压抑。

# 3.情感内核

通过"诗囊—愁绪—白发"的意象链,展现元代文人仕途无望、浪迹江湖的集体苦闷。

---

四、历史背景探析

1.元代文人生存状态

  • 科举中断近80年(1315年方恢复),文人多流落市井,乔吉终身未仕。

    2.金陵地理象征

  •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常被元代散曲家用作盛衰对照的载体。

---

五、跨文本比较

1.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对比

  • 同写羁旅,乔作更重知识分子精神困境,马作偏重游子共性哀愁。

    2.与张可久同调作品比较

  • 张曲多写江南风物之美,乔吉常渗入身世之叹。

---

六、学术争议点

1.创作时间推测

  • 从"花"意象判断,可能作于乔吉晚年(约1330-1345年间)。

    2."驮诗"分歧

  • 一说实指行囊装诗稿,一说隐喻才学无处施展。

---

七、文化影响

1.后世评价

  • 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如神鳌鼓浪"赞其短章容量。

    2.现当代解读

  • 20世纪研究者多关注其折射的元代知识分子身份焦虑。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