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2     共 2529 浏览

词作原文

```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

---

注释与译文

#注释解析

1.履斋先生:指吴潜,南宋政治家,吴文英的友人

2.沧浪:苏州沧浪亭,韩世忠旧居遗址

3."战舰东风":化用周瑜赤壁之战典故,暗讽南宋抗金失利

4.华表归鹤:借用丁令威化鹤归辽典故,抒物是人非之慨

5.遨头:宋代太守出游的雅称,此处指吴潜

#白话译文

参天古木云气缭绕,寻访中兴名将韩世忠的遗迹追忆往事。可惜东风不肯相助战船,收复神州故土的梦想破灭。如今只能在吴宫旧址修建闲居。明月下华表鹤归,叹息当年花竹繁盛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枝头露珠似清泪滚落。

太守率小队春游,踏着青苔探寻幽径,探问梅花是否绽放。在梅林边反复吟唱新谱的曲调,催促寒枝冻蕊开放。这份心意与春神相通。后不如今,今不如昔,只能默默面对沧浪之水。满怀憾恨,唯有寄托于残酒。

---

文学赏析

#意象体系建构

1.双重时空叠印

  • 现实空间:沧浪亭赏梅场景("幽别坞,问梅开未"
  • 历史空间:韩世忠抗金往事("东风悭借便")

    通过"华表归鹤"的意象完成时空转换

2.梅花象征系统

意象层面具体表现深层含义
自然物象寒梢冻蕊南宋政局的严酷环境
人格投射催发新曲文人救国之志
历史见证溅泪清露民族伤痛记忆

#艺术特色

  • 密丽深曲的语言风格:典型体现吴文英"宝楼台"的创作特征,如"表月明归夜鹤"融合神话典故与现实观察
  • 对比修辞运用

    "后不如今今非昔"时间维度上的双重否定

    "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沉默与流水的动静反差

---

历史背景探微

#创作年代考据

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此词应作于1243-1251年间,时值:

  • 蒙古灭金后南侵压力加剧
  • 吴潜任浙东安抚使期间(1249-1251)
  • 苏州沧浪亭完成修葺后

#政治隐喻解读

1.韩世忠符号意义

词中隐去的韩世忠实为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其沧浪亭旧居成为主战派精神象征。吴文英借吊古抒发现实忧虑——当时朝廷主和派占优,吴潜等主战官员处境艰难。

2."东君同意"关

表面指春神,暗喻希望吴潜(东道主)能坚持政治理想。据《宋史》记载,吴潜后因反对贾似道专权被贬谪致死。

---

词学价值定位

1.咏物词的发展:突破传统咏梅词的个体抒情,将家国情怀注入物象描写

2.慢词结构创新:上片怀古下片写今,打破时空顺序的线性叙事

3.梦窗词代表作:周密《浩然斋雅谈》评此词"托意高远,措辞温厚

延伸思考

1.与辛派词风的异同

  • 同:皆表现爱国主题
  • 异:吴文英以密丽含蓄见长,不同于辛弃疾的慷慨直陈

2.园林文学传统

此词开创"废墟-园林"书写范式,影响清代朱彝尊《曝书亭集》中的遗迹诗词创作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