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霜天晓角
标题:仪真江上夜泊
作者:南宋·黄机
原文: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
1.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宋代长江重要渡口
2.长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之声,古人抒怀方式
3.鱼龙惊动:化用杜甫"鱼龙寂寞秋江冷"
4.草草兴亡:指南宋朝廷仓促应对金兵南侵的危局
夜泊寒江独宿舟中,在江湾处放声长啸。
惊动了水底的鱼龙,狂风卷地巨浪掀天。
诗情未尽难诉衷肠,酒兴中断又再续杯。
莫问朝廷仓促败亡,功名路上泪满衣襟。
---
上阕写景(夜泊惊浪)→ 下阕抒情(借酒浇愁)→ 终章议论(兴亡之叹),形成"景-情-理"递进。末句"功名泪"三字浓缩南宋主战派文人的集体悲愤。
---
1.创作时间推定:
据词中"草兴亡",应作于1234年金亡后蒙古南侵时期,时黄机任建康府观察推官,常往来长江水道。
2.地理坐标意义:
仪真作为江淮转运枢纽,词人夜泊所见商船凋零、防务空虚的景象,与朝廷"平入洛"失败形成互文。
3.文人群体心态:
反映南宋中后期"江湖诗人"的典型困境:既怀"世致用"之志,又陷"报国无门"之痛。同时期戴复古《淮村兵后》可作参照阅读。
---
1.词学价值
该词突破传统羁旅词格局,将个人漂泊升华为时代写照。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南宋末造,此等词最是血泪文字。"2.当代启示
词中生态描写("鱼龙惊动")可作古代长江流域环境史研究素材;"名泪"的士人精神困境,对现代职业伦理建构仍有镜鉴意义。
3.版本校勘
现存最早见于《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明代毛晋刻本"浪翻屋"作"浪翻舟"以宋本"屋"为佳,凸显夸张修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