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3     共 2529 浏览

一、原词呈现

词牌名:霜天晓角

标题:仪真江上夜泊

作者:南宋·黄机

原文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宋代长江重要渡口

2.长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之声,古人抒怀方式

3.鱼龙惊动:化用杜甫"鱼龙寂寞秋江冷"

4.草草兴亡:指南宋朝廷仓促应对金兵南侵的危局

# (白话译文)

夜泊寒江独宿舟中,在江湾处放声长啸。

惊动了水底的鱼龙,狂风卷地巨浪掀天。

诗情未尽难诉衷肠,酒兴中断又再续杯。

莫问朝廷仓促败亡,功名路上泪满衣襟。

---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建构

  • 空间意象:以"江-夜宿-浪屋"压抑的立体空间
  • 听觉意象:"长啸""浪"形成声景对抗
  • 隐喻系统:"鱼龙惊动"喻时局动荡

# 2. 情感脉络

上阕写景(夜泊惊浪)→ 下阕抒情(借酒浇愁)→ 终章议论(兴亡之叹),形成"景-情-理"递进。末句"功名泪"三字浓缩南宋主战派文人的集体悲愤。

# 3. 艺术特色

  • 词牌运用:选用《霜天晓角》短促调式,契合慷慨悲凉主题
  • 炼字技巧:"卷"翻"动词强化动态,"草草"词深化讽刺
  • 用典手法:化用杜甫《秋兴》典故而不露痕迹

---

四、历史背景解析

1.创作时间推定

据词中"草兴亡",应作于1234年金亡后蒙古南侵时期,时黄机任建康府观察推官,常往来长江水道。

2.地理坐标意义

仪真作为江淮转运枢纽,词人夜泊所见商船凋零、防务空虚的景象,与朝廷"平入洛"失败形成互文。

3.文人群体心态

反映南宋中后期"江湖诗人"的典型困境:既怀"世致用"之志,又陷"报国无门"之痛。同时期戴复古《淮村兵后》可作参照阅读。

---

五、延伸阐释

1.词学价值

该词突破传统羁旅词格局,将个人漂泊升华为时代写照。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南宋末造,此等词最是血泪文字。"2.当代启示

词中生态描写("鱼龙惊动")可作古代长江流域环境史研究素材;"名泪"的士人精神困境,对现代职业伦理建构仍有镜鉴意义。

3.版本校勘

现存最早见于《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明代毛晋刻本"浪翻屋"作"浪翻舟"以宋本"屋"为佳,凸显夸张修辞效果。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