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4     共 2523 浏览

一、诗文概览

标题解析

"马川行"沿走马川行军路线,"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点明创作背景——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在轮台送别御史大夫封常清出征播仙(今新疆且末)。标题中"行"字表明本诗属乐府旧题,是岑参边塞诗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两度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幕府判官,其诗以奇峭壮丽的边塞风光描写著称,现存诗403首,有《岑嘉州诗集》传世。

二、原文及分段注释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注释

1. 走马川:具体位置有争议,一说即车尔臣河,在今新疆且末县境内

2. 金山:阿尔泰山,此处代指敌军活动区域

3. 五花连钱:名贵马匹的毛色纹路,此处指战马

4. 草檄:起草讨伐敌军的文书

5. 车师: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

三、现代译文

看那走马川延伸至雪海边际,无垠黄沙直贯苍穹。九月的轮台夜间狂风怒号,河床中斗大的碎石被风卷起四处飞滚。正值匈奴草场丰茂战马膘肥,阿尔泰山西侧已见敌军烽烟,大唐将领率军西征。

将军彻夜不卸铠甲,深夜行军只闻兵器碰撞声,凛冽寒风如刀割面。战马鬃毛凝结的雪被汗气蒸腾,转瞬又冻成冰凌,军帐中起草战报时砚台墨水都已冻结。料想敌军闻风丧胆,定不敢短兵相接,我们只需在车师西门等候捷报传来。

四、文学赏析

艺术特色

1.三句一韵:突破传统双句押韵格式,形成急促铿锵的节奏感,模拟行军步伐

2.意象群构建:通过"狂风""凌"等意象叠加,强化边塞严酷环境

3.夸张手法:"川碎石大如斗"的描写,凸显西北戈壁的险恶特征

历史价值

本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构成姊妹篇,是研究唐代西域战事的重要文学史料。诗中"家大将"称谓,反映盛唐时期民族认同的开放性特征。

五、扩展说明

地理考证

现代学者马雍通过《新唐书·地理志》考据,认为走马川应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诗中"海"可能指昆仑山积雪融化形成的季节性河流。

比较阅读

与王维《使至塞上》的静谧辽阔不同,岑参此作突出动态张力。同写风沙,王维"漠孤烟直"绘画美,岑参"随风满地石乱走"则充满戏剧性。

后世影响

明代王世贞评此诗"奇格峻,意亦造奇"清代沈德潜称其"险节短"20世纪闻一多将此类作品归为"唐代边塞诗的巅峰之作"### 六、学术争议

1. 创作时间分歧:郭沫若认为作于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前夕

2. "封大夫"身份考: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指出封常清当时实为北庭都护而非御史大夫

3. 诗体归类问题:部分学者主张应划入"乐府"传统乐府诗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