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5     共 2529 浏览

一、诗歌标题与作者背景

"长相思"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类,多抒写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李白此诗约作于天宝年间(742-756),正值其被"金还山"离开长安后,借闺怨题材寄托政治失意之慨。诗中"赵瑟"琴"等意象的运用,既承袭古题传统,又融合盛唐音乐文化特色。

二、原文与结构分析

原文:

```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

全诗可分三层:前四句以"日色-月明"的时间推移为序,通过"含烟"不眠"朦胧愁绪;中四句以琴瑟意象为核心,表现思妇欲寄情而不得的苦闷;末四句通过"横波目""泉"的对比,强化相思的摧心之痛。

三、注释与白话译文

关键词注释:

  • 赵瑟凤凰柱:赵国妇女善鼓瑟,瑟柱雕凤凰纹饰,暗喻夫妻和鸣
  • 蜀琴鸳鸯弦:蜀地桐木制琴,司马相如曾以琴音挑卓文君,双关爱情典故
  • 燕然:东汉窦宪破匈奴刻石处,代指丈夫征戍之地

白话译文:

夕阳西沉,暮霭中的花朵仿佛含着轻烟;月光如白绢,照得人愁绪万千难以入眠。刚停下雕凤赵瑟的演奏,又想拨动蜀琴的鸳鸯弦。这曲中情意无人传递,但愿春风能将它带到边关。想起你我隔着迢迢青天,昔日含情的明眸,如今化作泪流不止的泉。若不信我肝肠寸断,归来时请看看镜中憔悴的容颜。

四、艺术特色赏析

1.意象组合的独创性

"含烟"将视觉与触觉通感,"柱"与"鸳鸯弦"器物与动物的双重隐喻,既体现唐代工艺审美,又强化爱情象征。

2.情感表达的层递性

从"愁不眠"静态描写,到"琴瑟"尝试,再到"泉"的情感爆发,最后以"镜"实证收束,形成完整的情感链条。

3.诗歌音韵的曲调化

"""""泉""平声先韵,悠长哀婉,符合乐府诗可歌的特性。

五、文学史价值与扩展解读

1.盛唐闺怨诗的代表作

不同于传统宫怨诗的婉约,李白以"来看取明镜前"的直白诉求,突破含蓄表达范式。

2.双重寄托的创作心理

学者认为"燕然"既指边关,亦暗喻长安政治中心,反映诗人被排挤后的复杂心绪。

3.对后世的影响

诗中"横波目,今作流泪泉"强烈对比,成为后世刻画女子相思的经典范式,李清照"比黄花瘦"即受其启发。

六、文化背景补遗

1.唐代音乐文化

"瑟蜀琴"反映盛唐时期地域乐器交流的盛况,凤凰、鸳鸯等纹饰体现宫廷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2.边塞与闺怨的互动

此诗与《长相思·其一》(男思女)被后人并置解读,实为独立作品,但共同构成唐代战争题材的男女双视角。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