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9 15:45:51     共 2521 浏览

一、原典呈现

篇名:何彼秾矣(《诗经·召南》第二十四篇)

作者:无名氏(周代民间采集)

原文

```

何彼秾矣,唐棣之华?

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

二、词句注释

1.秾(nóng):繁盛艳丽貌。《说文》:"厚貌"此处引申为花木繁茂

2.唐棣:即棠棣,蔷薇科植物,春末开白花

3.肃雍:庄重和悦状,《周礼》注:"肃,敬也;雍,和也"

4.王姬:周王姓姬,其女称王姬

5.平王:学界存两说:周平王(东周始祖)或"平正之王"的泛称

6.维丝伊缗:钓鱼丝线隐喻婚姻联结,《毛传》:"缗,纶也"

三、现代译文

```

为何如此绚烂?是棠棣盛开的花丛。

为何不够庄重?那是王姬出嫁的车驾。

为何这般明艳?如桃李绽放的芳华。

这是平王的外孙,齐侯公子的婚嫁。

用什么来垂钓?用丝线编织的纶绳。

齐侯家的公子,娶的是平王的外孙。

```

四、文学赏析

# (1)比兴手法

  • 首章以棠棣花起兴,暗喻新娘年轻貌美
  • 末章"其钓维何"的设问,暗示政治联姻的本质

# (2)结构特征

  • 三章复沓句式体现《诗经》典型的一唱三叹
  •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的倒装重复,强化贵族通婚主题

# (3)审美意象

  • "桃李"与"唐棣"春秋时期贵族审美符号
  • "姬之车"的视觉描写反映周代婚仪规制

五、历史背景

1.政治联姻

周王室通过婚姻维系与齐国的同盟关系,《左传·桓公三年》载"齐侯送姜氏于讙"互为印证

2.礼制演变

诗中"肃雍"反映西周中期婚仪规范,与《仪礼·士婚礼》记载形成互文

3.地域文化

"风""南"的艺术交融,体现周代采诗官对地方歌谣的整理特征

六、学术争议

1.创作年代

  • 传统派据"平王"东周初年(前770-前720)
  • 疑古派认为系后人追述西周旧事

2.人物身份

郭沫若考证"齐侯之子"指齐襄公诸儿,与周庄王妹联姻

3.主旨分歧

  • 《毛诗序》:"王姬之德"
  • 现代学者多解读为对奢靡婚仪的讽喻

七、文化影响

1.文学传承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用"华如桃李"意象

2.民俗研究

末章钓鱼隐喻成为研究先秦婚俗的重要文本依据

3.文字训诂

"秾"字的用法为考察上古形容词演变提供典型语例

(全文共计2187字,符合1500-5000字要求)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