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8       共计:2521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

二、词句注释

1.勤止:勤勉治国。"止"为语助词

2.我应受之:指武王继承文王基业

3.敷时绎思:布施政教,延续文王之道

4.徂维求定:前往征伐以求安定

5.时周之命:此乃周朝的天命

三、白话译文

文王已勤勉开创基业,我当继承这份功绩。

延续先王治国之道,出征只为天下安定。

这是周朝的天命所归,永续先王德政精神。

四、文学赏析

# (一)结构特征

全诗六句三章,采用""的直陈手法。前两句承继叙事,中两句行动宣言,末两句天命归结,形成"-实践-升华"段式结构。

# (二)艺术特色

1.双声叠韵运用:"敷时"上古音/p?a d??/)、"思"(/lek s?/)形成音韵回环

2.时空转换:从文王(过去)到武王(现在)再到周命(未来)的时空跨越

3.政治隐喻:"定"暗指牧野之战前的誓师场景

五、历史背景考证

# (一)创作时期

据《毛诗序》记载,当为武王克商后(约前1046年)祭祀文王时的乐歌。1976年陕西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出现相似句式,佐证其创作年代。

# (二)政治语境

1.权力合法性建构:通过强调文王勤政,强化周代商的正当性

2.天命观表达:"时周之命"《尚书·周书》"皇天上帝改厥元子"

3.军事动员功能:学者马瑞辰认为此诗兼具宗庙乐歌与战前誓词双重性质

六、学术争议

1.作者归属

  • 传统派认为是周公所作(郑玄《毛诗传笺》)
  • 现代学者多主张为周王室乐官集体创作(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2."绎思"

  • 朱熹解为"寻绎而思考"(《诗集传》)
  • 当代考古学家李学勤据甲骨文考证应为"实施"

七、文化影响

1.后世引用

  •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引"敷时绎思"论证德政
  •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作《续诗经》仿此篇结构

2.现代价值

  • 呈现早期华夏政治智慧中的"-德政-民生"关系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耆夜》篇证实周初史诗的仪式功能

八、延伸阅读

1. 对比研究:《周颂·清庙》的宗庙叙事模式

2. 出土文献:西周墙盘铭文与《赉》的互文关系

3. 语言学分析:诗中""思"等虚词的语法化进程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谷风》--无名氏 | ·下一条:《车攻》--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