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09     共 2530 浏览

一、原作呈现

曲牌名:凭阑人

作者:张可久(约1270-1348)

原文

二客同游过虎溪

一径无尘穿翠微

寸心流水知

小窗明月归

二、注释精解

1.虎溪

典出东晋慧远法师送客不过溪的禅宗公案,此处暗喻超脱世俗的境界。考证见《高僧传》卷六,实际位于江西庐山东林寺前。

2.翠微

青翠掩映的山色,语出《尔雅·释山》,杜牧有"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类似用法。

3.寸心流水

双关修辞,既指溪水映照心境,又化用李白"桃花流水窅然去"的隐逸意象。

三、白话译文

两位知交共访虎溪胜境,

沿着纤尘不染的小径穿过苍翠山岚。

澄澈溪水照见通透心境,

归来时明月已映满轩窗。

四、文学赏析

1.结构艺术

全曲28字严守"阑人"牌四句格式,前两句写同游之乐,后两句抒独归之思,形成由动至静的审美转换。

2.意象体系

构建"溪-径-心-窗"序列,通过"/翠"水/月"的视觉对照,完成从世俗到禅境的升华。

3.音韵特色

"""""齐微韵,闭口音营造空谷回声效果,符合《中原音韵》对北曲的声律要求。

五、历史背景

1.创作年代

据《小山乐府》编年,应作于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时张可久任绍兴路吏,常往来江浙山水间。

2.社会语境

反映元代知识分子"抑下僚"普遍心态,与同时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形成仕隐主题的不同表达。

3.流派特征

体现清丽派散曲"骚雅化",将词法融入曲体,较之关汉卿的俚俗风格更显文人趣味。

六、延伸考据

1.版本差异

《乐府群玉》本作"客同游过虎溪"《太平乐府》载为"两客"可见元代抄本流传中的文字演变。

2.后世影响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流水堪听,何必丝竹"的审美观,显受此曲启发。

3.现代阐释

钱钟书《谈艺录》指出该曲实现"机与诗心的化合"王维辋川绝句更显曲体特有的疏朗气质。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