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4     共 2551 浏览

一、词作本体

原文: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词牌说明:

《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属中吕调,多用于抒写闲适之情。

---

二、注释与白话译文

注释:

1. 清都:传说中天帝居所,《列子》载"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2. 山水郎:虚拟官职,掌管山水之事的仙官

3. 券/章:公文凭证,此处喻指支配自然的权柄

4. 玉楼金阙:指汴京宫殿,暗喻仕途

译文:

我本是天宫掌管山水的郎官,生来被赋予狂放不羁的本性。

手持呼风唤雨的诏令,屡次呈递留云借月的奏章。

吟诗万首,饮酒千杯,何曾正眼看过王侯将相?

纵然汴京宫阙辉煌,也懒得归去,不如头插梅花醉卧洛阳。

---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系统建构

  • 自然意象群:山水/风雨/云月/梅花构成超逸的宇宙图景
  • 宫廷意象群:玉楼/金阙/侯王形成世俗权力对照
  • 行为意象链:批券/上章/饮酒/插梅串联起疏狂人格

# 2. 艺术特色

  • 谪仙气质:以"清都"仙官自况,继承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傲骨
  • 矛盾修辞:"慵归去"与"醉洛阳"仕隐张力
  • 数字夸张:"万首"觞"名士风度

# 3. 词史地位

此词开创"山水郎"文学形象,与苏轼《水调歌头》月宫想象、辛弃疾《西江月》松鹤喻志并称宋词三大仙道书写范式。

---

四、历史语境

# 1. 创作背景

约作于1127年靖康之变后,时朱敦儒(1081-1159)隐居洛阳。据《宋史》载,朝廷屡召不应,直至绍兴三年(1133)方迫于形势出仕。

# 2. 时代思潮

  • 北宋灭亡后的隐逸风尚
  • 道教思想在文人中的流行(词中"清都"章"道教术语)
  • 南渡士人"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普遍心态

---

五、延伸阐释

# 1. 精神谱系溯源

  • 接续阮籍"大人先生"的避世传统
  • 发展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节气
  • 预示元代散曲"懒神仙"

# 2. 后世接受史

-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列为"旷达词第一"- 清代《宋四家词选》评:"骨重神寒,字字作金石声"- 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指出此词"将道家逍遥思想词化"的里程碑意义

# 3. 当代价值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词中彰显的"精神自治""崇拜"为个体生命提供对抗异化的古典资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