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注释与译文# 注释1.秋烟:秋季水面升腾的雾气2.横...">
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2     共 2524 浏览

曲名与原文

曲牌名:平湖乐(又名"桃红"

作者:王恽(元代文学家)

原文

>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秋烟:秋季水面升腾的雾气

2.横练:比喻平静的湖面如展开的白绢

3.入手:到手、获得

4.春风面:化用杜甫"画图省识春风面"指女子明媚容颜

5.信美:确实美丽(出自王粲《登楼赋》)

# 白话译文

秋雾朦胧中传来采菱女的谈笑,湖面平静似铺展的白练。

切莫让眼前美景轻易流逝,且共同流连——画船上佳人嫣然一笑如春风拂面。

这江山固然秀丽,终究不是故土,试问归乡之期何时能至?

---

文学赏析

# 意象经营

1.视听交织

  • "菱人语"(听觉)与"波静如练"(视觉)构成声画交响
  • 秋烟的朦胧美与画船的具象美形成虚实对照

2.情感转折

结构内容手法
上片乐景描绘白描、比喻
下片乡愁抒发用典、设问

# 艺术特色

  • 炼字精妙:"隔"字既写雾气阻隔,又暗示心理距离
  • 典故化用
  • "江山信美"袭建安文学传统
  • "面"暗含对盛唐气象的追慕

---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

王恽(1227-1304),元初重要文臣,历任翰林学士等职。作为由金入元的士人,其作品常体现:

  • 对前朝文化的眷恋
  • 对新政权若即若离的态度

# 创作时期

此曲应作于至元年间(1264-1294),此时:

  • 元朝完成南北统一
  • 汉族文人普遍存在文化认同焦虑

# 社会语境

  • 元曲初期仍保留宋词余韵
  • "采菱"源自江南文化,反映北人南仕的观察视角

---

延伸解读

1.空间诗学

  • 物理空间(湖面)与心理空间(乡愁)的张力
  • "非吾土"宣言具有元代特有的地域流动性特征

2.接受史影响

- 明代《尧山堂外纪》将其列为"元人小令典范" - 现代学者认为其开创了"以曲写词"过渡风格

3.比较阅读

  •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共构"曲乡愁双璧"
  • 不同于白朴同类题材的直露,王恽更显含蓄蕴藉

---

学术争议

1. 部分学者认为"面"暗指南宋遗民(存疑)

2. 关于创作地点有"西湖""昆明湖"说

3. 曲中"年"指故乡抑或文化原乡尚无定论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