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7       共计:2522 浏览

篇名与原文

篇名:蓼莪(lù é)

作者:无名氏(《诗经·小雅》篇目)

原文

```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

---

词句注释

1.蓼蓼(lù):高大茂盛貌

2.莪(é):莪蒿,古代象征孝子

3.匪莪伊蒿:原以为是莪蒿,实为普通蒿草(暗喻未能尽孝)

4.劬(qú)劳/劳瘁:过度劳累

5.瓶罄罍耻:酒瓶空则酒瓮羞(喻子女贫弱使父母蒙羞)

6.鲜(xiǎn)民:孤苦之人

7.昊天罔极:苍天无边(指父母恩情难报)

---

白话译文

(分节译文与原文对应)

第一节:

"误将蒿草当莪蒿,父母养我累弯腰。

错把野蔚作香莪,父母为我病缠身。"

末节:

"南山崔嵬风呼啸,他人尽孝我独悲。

山势陡峻风呜咽,唯我不能送终老。

文学赏析

# 1. 比兴手法

  • 植物意象:莪蒿(孝子象征)与蒿蔚(普通杂草)的对比,揭示"欲养而亲不待"愧疚
  • 自然景象:南山、飘风的肃杀氛围强化哀恸情绪

# 2. 情感表达

  • 复沓结构:六次重复"哀哀父母"形成捶胸泣血般的忏悔节奏
  • 细节白描:"拊我畜我...出入腹我"八个动词,具象化父母养育艰辛

# 3. 伦理价值

中国最早系统阐述孝道的诗篇,开创"亲文学"传统,较《论语》"父母之年"记载早约300年。

---

历史背景

1.西周宗法制度

  • 创作于周幽王时期(前781-前771)
  • 反映礼崩乐坏背景下对宗族伦理的呼唤

2.考古佐证

陕西岐山出土青铜器铭文记载,西周贵族需定期举行"孝"仪式,与本诗"报之德"形成互文

---

跨文化比较

维度《蓼莪》西方同类题材(如《李尔王》)
伦理基础血缘纽带契约精神
情感基调内省式忏悔外显式冲突
终极解决天人感应(昊天罔极)神恩救赎

---

现代启示

1.文化符号转化

  • 台湾将"莪"定为母亲节象征植物
  • 日本《孝经》训读本必引此诗

2.心理学解读

呈现"者内疚"早期样本,与当代创伤理论中的"保护自责"高度吻合

3.教育应用

入选香港DSE中文科指定篇章,建议结合"孝道认知发展三阶段"(Hoffman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蒹葭》--无名氏 | ·下一条:《蓼萧》--已列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