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2     共 2525 浏览

一、原曲呈现

曲牌名:庆东原(双调)

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四大家之一)

原文

>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

> 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

二、注释精解

1.意象解析

  • 忘忧草:萱草别称,象征超脱尘世
  • 含笑花:南方花卉,隐喻转瞬即逝的功名
  • 冠宜挂:典出《后汉书》"挂冠东门"指辞官归隐

2.历史人物指涉

  • 陆贾:西汉辩士,象征政治智慧
  • 子牙:姜尚,代表治国才能
  • 张华:西晋文学家,喻指文韬武略

3.核心典故

"渔樵话"化用《三国演义》开篇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体现历史虚无观

---

三、白话译文

(逐句对应式翻译)

首句:

"看着忘忧草与含笑花,奉劝您及早辞官归隐"中段:

"如今哪里还能找到陆贾的辩才?何处再有姜尚的谋略?又何处寻得张华的豪情?"

末句:

"千古是非成败,终将化作渔夫樵夫闲谈的素材"

---

四、文学赏析

# (一)结构艺术

1.起兴手法:以草木意象引发议论

2.排比设问:三重"也"形成递进式诘问

3.时空对照:将历史人物与当下境遇并置

# (二)思想内涵

1.批判维度

  • 揭露元朝压制汉人知识分子的社会现实
  • 质疑传统功业价值观(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2.哲学高度

  • 提出"性焦虑":士人在异族统治下的身份困境
  • 发展庄子"物论",消解历史宏大叙事

---

五、历史背景

1.创作年代推定

据《录鬼簿》记载,应作于马致远任江浙行省务官(1294-1307)期间

2.时代症候

  • 元朝废除科举达78年(1237-1315)
  • 汉人儒士沦为"儒十丐"阶层
  • 杂剧成为知识分子抒怀的重要载体

3.作家生平关联

马致远晚年号"东篱"曲可视为其从"元""逸"的思想转折点

---

六、延伸阐释

1.曲牌选择深意

"东原"双调宫,适合表达由激昂到幻灭的情绪转变

2.比较文学视角

  • 与白朴《庆东原·叹世》对比:马作更具历史纵深感
  • 与关汉卿作品对照:少市井气而多士大夫情怀

3.现代启示

对当代"内卷"具有隐喻价值,揭示功名追逐的虚无性

---

七、学术争议

1."渔樵话"分歧

  • 主流观点:表达历史虚无主义
  • 新解:可能暗指《瀛奎律髓》所载民间历史评议传统

2.创作动机探讨

有学者认为此曲实为劝诫友人徐琬(时任集贤院待制)的讽喻之作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