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名:干荷叶(南吕宫)
作者:刘秉忠(元代)
原文: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了清香,越添黄。
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1.色苍苍:深青灰暗的色泽,暗示枯萎状态
2.老柄:干枯的荷茎,"老"字强化衰败感
3.减了清香:双关手法,既指荷叶香气消散,亦隐喻人生芳华逝去
4.越添黄:"越"递进表现枯萎进程的不可逆
5.一场霜:象征命运突变的自然意象
枯黄的荷叶呈现暗青色,衰老的茎杆在寒风中摇晃。
原有的清香逐渐消散,颜色却愈发枯黄。
只因昨夜突降的严霜摧残,如今独自飘零在萧瑟的秋江。
1.创作时期:约作于蒙古灭金后(1234年),时值战乱初定,社会动荡
2.作者境遇:刘秉忠虽受忽必烈重用,但作为前金官员仍怀故国之思
3.文学语境:继承金代"丧乱诗"传统,开创元代散曲"悲秋"主题先河
对比项 | 刘秉忠《干荷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
意象 | 单一植物聚焦 | 多重意象叠加 |
情感 | 隐晦含蓄 | 直抒胸臆 |
境界 | 物我两忘 | 情景交融 |
1.生态隐喻:荷叶生命周期与历史兴衰的同构关系
2.接受美学:不同时代读者对""的差异化解读
3.当代价值:古典意象在现代生态文学中的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