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2     共 2525 浏览

一、原词呈现

曲牌名:折桂令(双调)

作者:乔吉(元代散曲家)

原文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二、注释详析

1.崔徽句:借用唐代歌妓崔徽画像典故,反衬歌者天然之美

2.雨弱云娇:以自然意象喻女子体态柔媚,与后文"水秀山明"空间层次

3.箸点歌唇:特写镜头式描写,嘴唇如筷子点染般精致

4.春妆整整:宋代流行妆容,"整"体现仪态端庄

5.双星:直指七夕牛女双星,暗含"歌者"时令背景

三、白话译文

(散文体意译)

不必学崔徽留下丹青画像,你本就是雨丝般柔弱的云朵般娇媚,似山水明净般动人。朱唇如箸点,纤手若葱白,好一位可人儿。水珠沾不湿你整齐的春妆,微风却似要吹倒你这玉立的身姿。浅醉微醒时分,谁在云母屏风旁相伴?今夜初秋凉意渐生,且卧看银河两岸的织女牛郎。

四、艺术鉴赏

1.意象组合

  • 自然意象(雨云山水)与人体意象(唇手腰肢)的蒙太奇拼接
  • "春妆""凉"时令反差强化七夕特殊氛围

2.表现手法

  • 通感修辞:"秀山明"视觉通触觉
  • 矛盾修辞:"风吹的倒玉立亭亭"以动态写静态美

3.情感表达

  • 表层写歌者形貌,深层传递元代文人对市井艺人的审美观照
  • 末句"卧看双星"将私人观赏升华为宇宙时空的哲思

五、历史背景

1.创作语境

  • 元代科举废止(1315年方恢复),文人多混迹勾栏瓦舍
  • 乔吉终生未仕,现存小令209首多写青楼题材

2.曲体特征

  • "折桂令"属北曲双调,句式灵活(本曲共11句)
  • 押"庚青"部,平仄相间形成音乐性

3.七夕民俗

  • 元代七夕有"浮"等游乐活动
  • 歌妓常在此日表演《鹊桥仙》等时令曲目

六、比较研究

1.与白居易《琵琶行》对比

  • 同写艺人:唐代表现"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情,元代更侧重审美玩味

    2.与关汉卿赠妓曲比较

  • 关曲多直白热烈,乔吉则含蓄典雅

    3.七夕题材演变

  • 宋代秦观词重抒情,元代散曲多现场感描写

七、学术争鸣

1.主旨争议

  • 周德清《中原音韵》认为属"谑体" - 现代学者李昌集论证为"庄严的市井礼赞"

    2."卿卿"考辨

  • 有学者指为乔吉情人李楚仪,但无确证

    3.妆饰研究

  • "妆"反映元代汉蒙服饰文化交融特征

八、文化影响

1.后世再创作

- 明清时期被改编为昆曲折子戏

- 当代舞蹈家林怀民曾据此编导现代舞

2.跨媒介传播

- 2018年国家大剧院七夕音乐会演绎此曲

- 故宫文创推出"箸点歌唇"主题彩妆系列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