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名:梧叶儿(越调)
作者:张可久(元)
原文:
鸡声罢,角韵残,
落月五更寒。
紫塞呼白雁,
黄河绕黑山,
翠袖倚雕阑。
恁时节,独自个和谁看?
---
注释:
1.角韵残:军营号角声渐弱,暗示拂晓时分
2.紫塞:北方边塞,典出《古今注》"筑长城,土色皆紫"
3.黑山:今内蒙古境内,唐代诗文中常见边塞意象
4.翠袖:代指闺中女子,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白话译文:
鸡鸣声停歇,号角余音散,
残月悬空五更寒。
边塞大雁掠紫关,
黄河九曲绕黑山,
红袖佳人独倚栏。
这般景致,又能与谁共赏看?
---
上阕"声罢"句构建线性时间轴,通过听觉(鸡声、角韵)到视觉(落月)的转换,完成从夜到晓的时空过渡。下阕"紫塞"句突然展开千里空间跳跃,形成"塞-中原-闺阁"的三重空间并置。
全篇仅28字却呈现五种颜色:
冷暖色调碰撞强化了征人与思妇的情感张力。
末句"谁看"开放式设问,既可能是征人思乡的独白,也可能是闺中人望远的嗔问,形成多重解读空间。
---
创作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此时科举停废,汉族文人多沉抑下僚。张可久曾任绍兴路吏,此曲可能作于赴任途中,反映知识分子"与隐"的矛盾心理。
《梧叶儿》本为民间小调,经张可久改造后:
---
1.与唐诗对照
2.与宋词差异
---
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如瑶天笙鹤,清而且丽"
现代学者任中敏指出:"六句,说尽征戍苦、离别愁、仕途艰三重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