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3     共 2525 浏览

一、原曲呈现

曲牌名:朝天子(中吕宫)

作者:乔吉(元代散曲家)

原文

> 小娃琵琶,暖烘烘透纱窗下。

> 银瓶乍泻琼浆泻,玉露烹茶。

> 锦瑟年华,月明今夜,水晶帘外秋千架。

> 醉模糊记不真娇模样,只记得低低道:

> "不如归去,受用些闲快活煞。"### 二、注释与译文

注释

1.银瓶乍泻:喻指美酒倾注的瞬间,"银瓶"酒器雅称

2.琼浆: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品质上乘的酒液

3.锦瑟年华:化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指青春时光

4.水晶帘:宫廷用帘,暗示场景的华贵氛围

白话译文

少女弹奏的琵琶声,带着暖意穿透纱窗。银瓶突然倾倒出美酒,用晨露煮着香茶。在这美好的青春时光,明月照耀的夜晚,水晶帘外的秋千架静静伫立。醉眼朦胧间记不清佳人容貌,只依稀听见她轻声说:"归去,享受这闲适的快活。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构建

  • 感官交响:通过"暖烘烘"(触觉)、"声"(听觉)、"琼浆"味觉)形成通感修辞
  • 时空对照:"锦瑟年华"的青春意象与"秋千架"的寂寥场景构成张力

# 2. 艺术特色

  • 雅俗交融:"暖烘烘"口语与"露烹茶"的雅语并置
  • 留白手法:结尾戛然而止的对话,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

四、历史背景探微

# 1. 创作语境

  • 元代至顺年间(1330-1333)作品,反映汉族文人在异族统治下的隐逸倾向
  • 乔吉作为"散人"作品中构建理想化的闲适世界

# 2. 社会映射

  • "不如归去"元代知识分子对科举废止的消极回应
  • "水晶帘"意象暗含对前宋文化的追忆

---

五、跨文本比较

1.与关汉卿比较:乔吉更侧重文人雅趣,关作多市井气息

2.与马致远比较:同写隐逸主题,马曲苍凉,乔曲温婉

---

六、学术争议点

1.主旨分歧

  • 主流观点:表达及时行乐思想
  • 新锐解读:可能存在政治隐喻("秋千架"或象征权力更迭)

2.作者归属

有学者认为此曲可能经明代文人润色,因"烘烘"更符合明人口语习惯

---

七、文化影响

1.后世化用

  • 清初《闲情偶寄》曾引用"玉露烹茶"句
  • 现代京剧《贵妃醉酒》借鉴了"醉模糊"舞台表现手法

2.当代价值

- 为研究元代江南文人生活方式提供重要文本

- "闲快活"理念对现代减压文化具有启示意义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