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3     共 2526 浏览

词作原文

《南歌子》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

注释精要

1.万万千千恨:叠词强化郁结之深,"恨"实指报国无门的政治愤懑

2.前前后后山:双关物理障碍与政治阻隔,典出《楚辞·九章》"山峻高以蔽日兮"3.热后甚时眠:暗喻南宋朝廷苟安现状,"热"指权贵醉生梦死之态

4.有谁扇:借生活细节喻指无人关怀北伐将士,与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互文

---

白话译文

层层叠叠的青山之前,积压着千丝万缕的憾恨。旁人只道我的轿厢宽敞,却不知这方寸之地,竟连眺望你的身影都被重重阻断。

今夜江畔的孤树下,停泊的船只将飘向何方?可知那些醉生梦死之人,几时才会从骄奢中醒来?更可叹长夜无眠时,又有谁为志士摇扇驱暑?

---

文学赏析

# 结构艺术

上阕以"恨"立骨,下阕以"眠"作眼,形成"景-内情"蒙太奇结构。轿帘与江船的意象组接,实现从空间阻隔到时间焦虑的转场。

# 修辞特色

  • 数字夸张:"万万千千"与"不成"尾呼应,构建情绪闭环
  • 感官通感:将视觉受阻(山遮)转化为触觉燥热(无扇),深化无力感
  • 对话悬置:全词11处代词(我/他/伊)制造身份迷阵,反映词人自我撕裂状态

---

历史语境

1.创作时点:约1181年辛弃疾遭弹劾闲居上饶期间,正值"隆兴和议"北伐呼声被压制阶段

2.词牌选择:《南歌子》本为南朝艳曲,词人反用其调写家国悲愤,与李清照"寻寻觅觅"曲同工

3.同期作品:可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对读,一显一隐共同构成"与箫"的双重书写

---

跨文化比较

1.与杜甫比较:同写""差异显著,杜诗"苦恨繁霜鬓"重个人遭际,辛词"万万千千恨"集体叙事性

2.西方平行: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受阻意象与"山遮望眼"形成东西方困境书写的对话

---

学术争议

1."伊"字所指:主流解为北伐理想(邓广铭说),亦有学者认为是暗指被俘北方民众(叶嘉莹说)

2.词作定位:夏承焘列为"逸词"符合"雅派"隐喻传统,与姜夔《扬州慢》同属"伤痕词"3.版本差异:明代毛晋刻本作"谁搧"现代校勘主张""合南宋口语习惯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