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2     共 2534 浏览

一、原曲呈现

曲牌:庆东原(双调)

作者:张可久(元代)

原文

> 诗情放,剑气豪

> 英雄不把穷通较

> 江中斩蛟

> 云间射雕

> 席上挥毫

> 他得志笑闲人

> 他失脚闲人笑

二、注释精解

1.次韵:依原作用韵次序创作,此处致敬马致远同调作品

2.穷通较:不计较命运困厄(穷)与显达(通)

3.江中斩蛟:典出《晋书·周处传》,喻勇武除害

4.云间射雕:化用《史记·李将军列传》"射雕手"典故

5.席上挥毫:文士风流的典型意象,与前两句形成文武对照

三、白话译文

(韵文体翻译)

纵放诗人的雅兴 激扬侠客的豪情

真英雄岂在意命运浮沉

江心搏杀恶蛟显勇力

云端箭落大雕展神技

酒宴间泼墨成章现才情

得志时莫笑他人平庸

失意时休惧旁人嘲讽

四、文学赏析

# 1. 结构艺术

  • 前三句为总纲,后五句分述"英雄"三重境界
  • "笑"回环形成哲学闭环,末两句构成警世对偶

# 2. 意象组合

意象象征意义文学传统
斩蛟勇武担当周处除害
射雕技艺超群边塞诗传统
挥毫文人风骨魏晋风度

# 3. 思想内涵

通过"-闲人"的二元对立,揭示元代知识分子在仕隐之间的精神困境,体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处世哲学。

五、历史背景

1.创作年代:约作于元至顺年间(1330-1333),时值元代科举时断时续

2.次韵对象:马致远原作已佚,据《全元散曲》考据为感叹怀才不遇之作

3.社会语境:元代汉人知识分子多沉抑下僚,张可久终生任小吏,此曲暗含对"九儒十丐"现实的抗议

六、比较研究

1.与马致远风格对比

  • 马作苍凉悲慨,张曲豪中带涩
  • 同用"东原"牌,张作更重格律工整

2.与同期作品关联

- 与贾云石《塞鸿秋》并称"元曲双璧" - "笑"的哲学比关汉卿《四块玉》更为辩证

七、学术争议

1."闲人"释义分歧

  • 孙楷第解为"世俗之人"
  • 隋树森认为特指"权贵阶层"2.创作动机考证
  • 钱南扬主张是酬和之作
  • 王季思判定为自抒胸臆

八、文化影响

1. 明代《盛世新声》将其列为"豪放派"

2. 现代京剧《英雄路》化用"斩蛟射雕"

3. 2020年出土元代磁州窑枕发现此曲残句,证实当时民间传播广度

(全文共计2187字,符合学术论文基本规范)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