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09     共 2530 浏览

曲名与原文

曲牌名:喜春来(中吕宫)

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家)

原文

> 梅花已有飘零意,

> 杨柳将垂袅娜枝。

> 杏桃仿佛露胭脂。

> 残照底,

> 青出的草烟齐。

---

注释与译文

# 【逐句注释】

1."梅花已有飘零意"

  • 飘零:指梅花花瓣开始凋落
  • 暗示冬春交替时节,早春物候特征

2."将垂袅娜枝"

  • 袅娜:柔弱摇曳状
  • 描绘柳枝初萌未盛之态

3."桃仿佛露胭脂"

  • 胭脂:喻花苞初绽的粉红色
  • 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含苞待放之美

4."照底"

  • 底:同""余晖中
  • 点明具体时间场景

5."出的草烟齐"

  • 青出:新草初生
  • 烟齐:形容草色如烟般连成片

# 【白话译文】

枝头梅花开始零落,

杨柳柔枝即将垂展。

杏桃树梢晕染胭脂色,

夕阳映照里,

新生的春草如烟幕般延展。

---

艺术特色赏析

# 1. 意象组合艺术

  • 植物时序排列:通过梅花(将谢)、杨柳(初萌)、杏桃(待放)三种植物,构建递进式春意图
  • 色彩对比:白(梅)、青(柳)、粉(桃)、绿(草)形成视觉韵律
  • 空间层次:由高(树梢)到低(草地)的垂直构图

# 2. 语言风格特征

  • 炼字精当:"飘零"袅娜"胭脂"词兼具形象性与音乐美
  • 虚实相生:"仿佛"一词赋予景物朦胧诗意
  • 元曲口语化:"底"保留北方方言特色

---

历史背景探析

# 1. 创作年代考据

  • 约作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
  • 张养浩时任监察御史,正值政治生涯相对平稳期
  • 反映元代前期散曲由俚俗向雅化过渡的特征

# 2. 社会文化语境

  • 符合元曲"春思"传统
  • 体现汉族文人对自然时序的敏感
  • 暗含"君子见机"的儒家处世哲学

---

延伸解读

1.气象学价值

准确记录华北地区物候现象,可与《农书》记载相互印证

2.比较文学视角

  •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形成季节对照
  • 较宋词同类题材更显简练直白

3.哲学意蕴

通过植物生命轮回,表现"复始"宇宙观

4.后世影响

明代《盛世新声》、清代《九宫大成谱》均收录此曲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