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0     共 2525 浏览

一、诗题与作者背景

标题释义:"山居"诗人隐居的辋川别墅,"暝"秋日黄昏,二字点明时空坐标。王维晚年半官半隐于此,诗题暗含其"以禅入诗"创作倾向。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世称"右丞"诗融合绘画技法与禅宗哲思,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

二、原文与分层注释

原诗全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关键词注释

  •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 "山":非指荒山,而是树木葱郁掩人迹的幽静
  • "女":洗衣归来的女子,"莲动"渔舟划破荷塘的动态美

---

三、白话译文与意象解析

逐联翻译

1.首联:秋雨初歇的空山弥漫清新,暮色中凉意渐生。

  • 意象:以"雨"为引,构建"山—晚秋"的澄澈时空。

    2.颔联:月光穿透松林斑驳洒落,泉水在石上叮咚流淌。

  • 视听结合,"明月—清泉"光影声色的立体画卷。

    3.颈联:竹林中传来浣女笑谈,莲叶晃动处渔舟轻摇。

  • 以"喧—动"反衬山居宁静,展现人与自然和谐。

    4.尾联:春芳消逝又何妨?秋景足令隐者驻足。

  • "王孙"出《楚辞》,反用其意表达归隐决心。

---

四、艺术特色与深层赏析

1. 诗画交融的构图美学

  • 色彩调配:皎月(白)、松林(青)、清泉(透明)形成冷色调基底。
  • 空间层次:由上至下的月光照射,由近及远的泉流轨迹,构建纵深画面。

2. 禅意与人格象征

  • "空山"实景,亦隐喻诗人洗净尘俗的心境。
  • 松、月、泉等意象象征高洁品格,体现"色悟空"禅宗思想。

3. 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

- 以"喧"莲动"静谧,反而强化"鸣山更幽"意境。

---

五、扩展比较与文学地位

1. 与陶渊明田园诗对比

- 陶诗质朴直白,王维则通过精细描摹传递哲理。

2. 对后世影响

  • 开创"山水禅境"传统,影响柳宗元、韦应物等诗人。
  • 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亦受其""美学启发。

3. 现代教学价值

- 部编版语文教材将其作为"唐诗意境鉴赏"。

---

六、总结:永恒的山居秋韵

王维以二十字凝练秋山暮色,实现"—情—理"重升华。诗中既有"明月松间"的视觉之美,又有"清泉石上"的听觉韵律,更蕴含"孙可留"的生命顿悟,堪称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巅峰之作。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将进酒》-- 李白 | ·下一条:《山石》-- 韩愈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