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鸿雁
作者:无名氏(收录于《诗经·小雅》)
原文: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
1.肃肃:羽翼振动声
2.劬(qú)劳:辛劳困苦
3.矜(jīn)人:贫苦可怜之人
4.鳏(guān)寡:老而无妻曰鳏,无夫曰寡
5.百堵:古代筑墙计量单位(一堵=一丈)
6.哲人:明理者
7.宣骄:炫耀骄纵
---
第一章:
鸿雁翱翔天际,翅膀沙沙作响。
使臣远行劳碌,奔波荒野之上。
怜悯贫苦百姓,哀伤鳏寡凄凉。
第二章:
鸿雁飞落泽中,栖息水草之间。
使臣督导筑墙,百丈高墙矗立。
虽受劳苦艰辛,终得安居之所。
第三章:
鸿雁哀鸣声声,划破长空寂寥。
智者知我辛劳,愚者谓我骄狂。
---
以鸿雁意象起兴,三章递进式描写:
通过"人"鳏寡"等意象,揭露西周晚期:
采用典型四言句式,押"-野-寡"泽-作-宅"嗷-劳-骄"偶句韵,形成回环往复的咏叹效果。
---
学界考证为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年),反映"共和行政"后的社会重建:
"之子"指代:
---
1.意象流变:
后世杜甫《孤雁》、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皆化用鸿雁意象
2.现代价值:
3.争议辨析:
关于"宣骄"的两种解释:
- 传统注疏:愚者误解使臣的勤政
- 新锐观点:对统治阶级虚伪性的反讽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