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19     共 2532 浏览

一、诗文标题解析

标题"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代常见的事件命名法:

  • "宿":点明时间背景为夜间留宿
  • "业师山房":指明地点在僧人业师的禅房
  • "大":指友人丁凤(唐代排行称""- "不至":揭示事件核心——友人未赴约

二、作者生平

孟浩然(689-740),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 终身未仕,隐居鹿门山
  • 诗风清淡自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本诗作于开元年间漫游吴越时期

三、原文呈现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四、注释详释

1. 业师:法名"业"的僧人

2. 倏已暝:忽然昏暗(倏shū:急速)

3. 风泉:风吹泉流之声

4. 樵人:砍柴人

5. 烟鸟:暮霭中的归鸟

6. 之子:此人(指丁大)

7. 萝径:藤萝缠绕的小路

五、现代译文

夕阳越过西山脊梁,

山谷转瞬沉入暮光。

松间月色沁透凉意,

风中泉响清澈回荡。

樵夫身影渐次消失,

归鸟在雾中收起翅膀。

说好同宿的友人啊,

我抱着琴在藤径守望。

六、文学赏析

# (一)时空结构

  • 时间轴:夕阳→暮色→月夜
  • 空间层:远山→松林→小径

# (二)艺术特色

1. 视听通感:"风泉满清听"听觉为体积感

2. 动静相生:樵人动态与栖鸟静态对照

3. 期待落差:由自然静谧突转人事怅惘

# (三)情感表达

  • 前六句铺陈山居静谧
  • 末两句陡转期待落空
  • "孤琴"意象暗示知音难遇

七、诗歌比较

与王维《待储光羲不至》对比:

  • 同:皆写候友未至
  • 异:王诗重理趣,孟诗偏性情

八、文化延伸

1. 唐代僧俗交往:文人常借宿寺院

2. 琴文化:"孤琴"士人精神寄托

3. 时间意识:唐人"候人"的哲学内涵

九、后世评价

明代钟惺《唐诗归》评:

"友诗清彻到底,结句冷然,非孟公不能道"### 十、学术争议

关于"大"身份:

- 一说为丁凤(孟浩然集中多次提及)

- 一说为泛称(唐人以排行尊称常见)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宫词》——白居易 | ·下一条:《宿府》-- 杜甫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