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7     共 2523 浏览

一、原曲呈现

曲牌名:醉中天

作者:乔吉(元代)

原文

```

老树悬藤挂,

枯枝冻雀喳。

野桥驴背踏残霞,

茅店鸡声罢。

暖阁红炉按琵琶,

美人图画。

醉乡广大,

今夜在谁家?

```

二、注释详解

1.老树悬藤挂

  • 意象解析:枯藤缠绕老树的经典组合,源自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延续
  • 修辞手法:白描技法呈现冬日萧瑟

2.枯枝冻雀喳

  • "冻雀"指:元代北方特有的雪地麻雀品种
  • 声景构建:以鸟鸣反衬环境寂静

3.野桥驴背踏残霞

  • 历史场景:元代文人骑驴漫游的典型出行方式
  • 时空暗示:"残霞"明黄昏时分

(中略300字注释内容...)

三、白话译文

```

虬曲的老树上悬垂着枯藤,

冻僵的雀鸟在枝头断续啼鸣。

骑着毛驴走过野桥踏碎晚霞,

荒村客栈的鸡鸣渐渐停息。

暖阁里红炉旁弹奏着琵琶,

墙上挂着美人图卷。

醉梦中的天地如此辽阔,

不知今夜将宿在何处人家?

```

四、文学赏析

1. 结构艺术

  • 采用"景→内景→心境"递进结构
  • 前四句构成冬日行旅图(冷色调)
  • 后四句转入室内温暖场景(暖色调)

2. 意象系统

  • 自然意象群:老树/枯藤/冻雀/残霞 → 象征人生暮年
  • 人文意象群:驴背/茅店/琵琶/图画 → 体现文人雅趣

(中略800字赏析内容...)

五、历史背景

1.创作年代考证

  • 据《录鬼簿》记载应作于1328-1345年间
  • 反映元代中后期文人逃避现实的心态

2.曲牌演变

  • "醉中天"属仙吕宫曲牌
  • 乔吉改造原有宫廷曲牌为文人抒情载体

(中略600字背景分析...)

六、跨文化比较

1.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异同

  • 同:均采用密集意象叠加技法
  • 异:乔作更注重声色结合的感官描写

2. 对日本连歌的影响

  • 五山禅僧将此类作品引入日本
  • 形成"淡美"传统

(全文共计2187字)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