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
---
大禹治水的功业泽被万代,当年却历经艰辛劳苦。
鱼群得以回归深水,百姓方能安居平原。
看红日又一次西沉,长江浪永远东流。
此刻我凝望金山,心中追思的却是大禹精神。
---
全词采用"四四四"调结构,上阕怀古,下阕写景抒情。通过"世功""苦"的对比、"红日"与"白浪"动静交织,构建出宏大的时空张力。
表面写景怀古,实则抒发三重复合情感:
---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应作于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期间。时年65岁的词人正积极筹备北伐,京口作为抗金前线要塞,激发其历史联想。
尘表亭位于镇江府治所,《嘉定镇江志》载其"长江,气象开阔"词中""江中岛)与"迹"传说大禹曾至会稽)的地理呼应,强化了南北统一的象征意义。
当时韩侂胄主政发起开禧北伐,辛弃疾借大禹治水典故,既暗讽朝廷缺乏长远谋划(对照"世功"又表达对恢复中原的期待("人居平土"故土收复)。
---
此词代表辛弃疾晚期"沉郁深雄"的风格:
与同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形成姊妹篇:
词中"可持续发展"(万世功)与"精神"(矻矻苦),对现代社会治理仍具启示价值。2025年长江生态保护工程中,"鱼入深渊"的生态智慧常被学界引用。
---
现存主要版本差异:
- 四印斋本"矻矻""孜"- 汲古阁本"思量"作"想念" 元大德本末句为"爱金山,我自思量禹"显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