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8     共 2525 浏览

一、曲牌原文

```

雁儿落过得胜令·忆别

[元] 乔吉

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

清江天水笺,白雁云烟字。

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

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

寻思,谈笑十年事;

嗟咨,风流两鬓丝。

```

二、注释与译文

注释:

1.红叶诗:典出唐代宫女题诗红叶随御沟水流出的故事,此处喻指无法传递的相思

2.黄花市:重阳节后的菊花市场,暗示萧瑟氛围

3.天水笺:以江水为信纸的浪漫想象

4.云烟字:雁阵在天空形成的如烟文字,暗指信息缥缈难寻

白话译文:

将深情写入飘零的红叶,看冷清的菊市人迹稀。

清江似铺开无边的信纸,白雁如写就云中的字句。

远行的游子去向何方?竟无处投递这新填的词。

酒醒时面对昏暗灯火,梦回际独倚寒窗凝思。

细想来,那些谈笑风生的往事已过十载;

空叹息,如今双鬓斑白尽显岁月风霜。

三、文学赏析

1. 意象系统的构建

全曲通过"-黄花-清江-白雁"核心意象,形成冷暖色调交替的视觉画卷。其中:

  • 前两句选用秋季典型物象,建立时空坐标
  • 后两句转入超现实想象,拓展意境维度

2. 情感表达技法

采用"叠式"抒情结构:

① 起兴(1-4句):景物铺垫

② 设问(5-6句):情感爆发

③ 反思(7-10句):哲理升华

3. 声律艺术特征

严格遵循《得胜令》曲牌格律:

  • 共10句,押"支思"
  • "三、三"句式与"、七"交替
  • "寻思/嗟咨"的扇面对工整精巧

四、历史背景考据

1. 创作年代推测

据《录鬼簿》记载,此曲应作于乔吉晚年(约1330-1345年)旅居江南时期,体现其:

  • 经历元曲鼎盛期后的创作沉淀
  • 对自身飘零生涯的总结反思

2. 社会文化语境

元代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该作品:

  • 汉族文人仕途受阻产生的隐逸思潮
  • 南北文化交融带来的艺术创新
  • 市井文学兴起对雅俗共赏风格的促进

五、比较文学研究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对比:

维度乔吉作品马致远作品
情感基调知识分子式的内敛忧伤游子本能的乡愁爆发
时空处理现在-过去的时间维度交织纯然的空间意象并置
修辞特征用典含蓄、对仗精巧白描直叙、画面感强烈

与张可久同期作品比较:

二者同属"清丽派"但存在差异:

  • 乔吉擅用冷色调意象群
  • 张可久偏好暖色调铺陈
  • 皆体现元曲后期"诗化"倾向

六、学术争议辨析

关于末句"风流两鬓丝"解读存在两种观点:

1.自伤说(主流观点):

指作者慨叹年华老去而功业未成

2.反讽说(新锐观点):

认为是对元代假隐士的巧妙讽刺

本文更倾向于前者,依据在于:

  • 乔吉其他作品如《折桂令·寄远》有类似表达
  • 元代文人普遍存在"中年危机"传统

七、现代阐释价值

1.情感共鸣:跨越时空的孤独体验书写

2.生态意识:自然意象的人格化处理

3.形式创新:对传统词牌结构的突破

4.文化符号:元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标本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