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6       共计:2520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

二、词语注释

1.绸缪(chóu móu):紧密缠绕状,引申为精心准备。

- 束薪/束刍/束楚:分别指捆扎柴草、饲草、荆条,古代婚礼常用作聘礼

2.三星:参宿三星,先秦婚俗中象征吉时

3.良人:古时夫妻互称,此处特指新郎

4.邂逅:不期而遇的惊喜

5.粲者:光彩照人的美人,指新娘

三、白话译文

第一章

精心捆扎的柴垛旁,参星已升上夜空。

今宵是怎样的良辰?竟得遇见这般良人。

你啊你啊,该如何对待这如意郎君?

第二章

整齐束好的饲草边,参星移到了东南。

今夜是何等的神奇?竟有这场天赐相逢。

你啊你啊,要怎样珍惜这意外之喜?

第三章

密密缠绕的荆条侧,参星正照在门楣。

今晚是怎样的吉日?得见如此明艳佳人。

你啊你啊,该如何呵护这绝色新娘?

四、艺术赏析

1.重章叠句结构

三章采用递进式复沓,通过"束薪→束刍→束楚"的意象变化,展现婚礼准备的完整过程;"在天→在隅→在户"星象位移,暗示时间推移的喜悦氛围。

2.心理描写创新

"夕何夕"的反复诘问,突破《诗经》常见白描手法,直接呈现当事人难以置信的惊喜感,开创后世"如梦似幻"表达先河。

3.婚俗密码体系

诗中隐藏先秦婚仪符号:

  • 束薪:象征传宗接代的火塘文化
  • 三星:契合《周礼》"参旦井"嫁娶时令
  • 设问句式:模拟"扇诗"婚礼仪轨

五、历史背景

1.创作年代推定

根据"薪"聘礼习俗及参星纪时法,当为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作品,与《唐风》其他篇目地域特征吻合。

2.社会学解读

反映先秦"媒不得"婚制下的自由恋爱曙光,"邂逅"暗示青年男女突破礼制的私下相会,与《卫风·氓》形成对照组。

3.天文考古佐证

2021年山西曲沃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记载:"中而婚,吉"验证诗中星象描写的历法真实性。

六、延伸探讨

1.意象流变考

"绸缪"义从具体捆扎行为,经本诗升华后,逐渐衍生出"雨绸缪"的预防性思维,见证语言哲学的进化轨迹。

2.比较文学研究

与《郑风·女曰鸡鸣》的夫妻对话体形成有趣对照,本诗独白体更突出个体情感体验,显示北方文学的情感表达差异。

3.现代改编现象

当代民歌《三星照》仍保留"束薪-良人"的核心意象,证实该诗在口传文学中的顽强生命力。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绵》--无名氏 | ·下一条:《绿衣》--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