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7     共 2525 浏览

一、原词呈现

词牌名:江城子

标题:西城杨柳弄春柔

作者:北宋·秦观

原文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二、注释详解

1.西城杨柳弄春柔

  • 西城:汴京西郊,北宋文人送别之地
  • 弄春柔: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暗喻离愁缠绵

2.曾为系归舟

- 化用刘禹锡《杨柳枝》"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3.碧野朱桥

- 对往昔与友人同游场景的具象化描写,色彩对比强烈

4.韶华不为少年留

- 直接抒发青春易逝的哲学思考,体现秦观词"词心细腻"

---

三、白话译文

西城的杨柳在春风中轻柔摆动,牵动我离别的忧愁,泪水难以抑制。还记得当年多情的杨柳,曾为游子系住归舟。那绿野红桥的往事历历在目,如今故人不见,唯见江水空流。

青春不会为少年停留,这悠悠恨意何时才能罢休?在这柳絮纷飞、落花满地的时节,我独登高楼。即便把整个春江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我心中无限的哀愁。

---

四、文学赏析

# (一)艺术特色

1.意象组合

  • 杨柳/飞絮/春江构成流动意象群,强化"愁"的绵延不绝
  • "碧野朱桥"对照,凸显今昔反差

2.修辞手法

  • 拟人:"弄春柔"赋予杨柳情感
  • 夸张:"便做春江都是泪"抽象情绪具象化

3.声律分析

  • 选用《江城子》双调格式,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
  • "柔-忧-收-舟-流-留-悠-休-楼-愁"平声韵脚形成循环往复的韵律

# (二)情感表达

  • 三层递进:

    1. 触景生情(杨柳引愁)

    2. 追忆往昔(朱桥旧事)

    3. 哲理升华(韶华易逝)

  • "愁"的终极指向: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与生命无常的悲悯

---

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间

- 约作于元祐年间(1086-1093),秦观因党争被贬离京前夕

2.社会语境

  • 反映北宋文人"送别文化"西城为汴京著名饯别地
  • 与柳永《雨霖铃》形成南北宋离别词对照

3.作者境遇

- 此时秦观尚未经历后期贬谪苦难,但已显露敏感忧郁的词风

---

六、延伸解读

1.词学地位

  • 明代徐士俊评:"七(秦观)特绝之调,后主(李煜)遗响"
  •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列为秦观代表作

2.后世影响

  •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显受此词启发
  • 曹雪芹借林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洲"延续该意象系统

3.现代启示

  • 对"时间焦虑"书写具有跨时代共鸣
  • 柳意象成为中国文学中""符号化表达

---

七、版本考据

1.异文对照

  • 明代毛晋刻本作"絮落花时节"(非""
  • "水空流"亦有版本作"水东流"

2.笺注参考

- 唐圭璋《全宋词》采用《淮海居士长短句》为底本

- 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指出此词可能存在政治隐喻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