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
1.朔月辛卯:周历十月初一(辛卯日),对应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历史记载最早的日食
2.孔之丑:极其凶险的征兆,"孔"为程度副词
3.烨烨震电:闪电耀眼夺目,形容自然异象
4.艳妻煽方处:指周幽王宠妃褒姒干预朝政,""煽动
5.亶侯多藏:确实积聚了大量财富,"亶"确实之意
(逐章白话翻译)
第一章:十月初一辛卯日,发生日食显凶兆。先前月食已异常,如今天象更不祥。黎民百姓多苦难,见此异象心惶惶...
第六章:皇父自诩圣明者,建都向邑揽大权。精选三卿掌要职,聚敛财富堆成山。不肯留下旧臣辅,保卫王室成空谈...
诗中"告凶"百川沸腾"自然异象描写,实为政治隐喻。日食月食象征周幽王统治失序,川沸山崩暗示社会动荡,形成"谴论"典型表达方式。
1.创作年代:学界普遍认定作于周幽王六年(前776年),与《竹书纪年》"王六年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吻合
2.政治语境:反映"国人暴动"周王室衰微,卿士专权与褒姒干政的混乱局面
3.天文价值:该诗成为验证中国最早日食记录的关键文献,被《中国天文年历》列为重要考据
1.作者身份:汉代郑玄认为系"刺幽王"现代学者郭沫若考证可能为司徒番等被排挤的贵族所作
2. "向邑"望考:钱穆《国史大纲》认为在今河南济源,与出土青铜器"敦"文可互证
3. 日食记载差异:西方天文学推算该日食可见度仅60%,与诗中"亦孔之丑"的强烈描述存在解读分歧
1. 开创"异诗",直接影响汉代《灾异记》写作范式
2. 杜甫《北征》"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化用其自然描写手法
3. 现代生态批评将本诗视为最早的环境预警文本(参看王诺《欧美生态文学》)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