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
1.花褪残红青杏小
- 褪:凋谢。青杏:未成熟的杏子。点明暮春时节,花谢果生的自然更替。
2.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动态描写:燕子筑巢、溪水环宅,构建田园意象。
3.枝上柳绵吹又少
- 柳绵:柳絮。暗喻春光易逝,呼应上句"褪残红"。
4.天涯何处无芳草
- 化用《离骚》"所独无芳草兮"苏轼通达的人生观。
5.墙里秋千墙外道
- 空间对比:墙内欢乐与墙外漂泊形成张力。
---
暮春时节残花凋零,枝头缀满青涩小杏。燕子翩飞之际,碧绿溪水环绕村舍流淌。柳絮随风日渐稀少,但天地间依旧芳草萋萋。
围墙里少女荡着秋千,墙外小径行人驻足。欢笑声渐渐消散于风中,多情的过客反被无心的笑声撩动愁绪。
---
段落 | 情感基调 | 表现手法 |
---|---|---|
上阕 | 怅惘→超脱 | 比兴、用典 |
下阕 | 欣羡→惆怅 | 对比、留白 |
1.创作时间
约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反映其"然物外"的思想转变。
2.文学地位
代表北宋婉约词最高成就,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东坡《蝶恋花》之'枝上柳绵',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不能过也。"3.版本流变
现存最早见于南宋曾慥《乐府雅词》,明代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收录时有异文""作"水"。
---
1.接受史视角
清代王士祯认为下阕暗含"遇合"的政治隐喻,现代学者多倾向于爱情主题说。
2.跨文化比较
与李煜《虞美人》"秋月何时了",同写春愁却呈现截然不同的精神境界。
3.当代价值
"天涯芳草"句常被引用为逆境中的精神慰藉,2023年入选教育部推荐中学生必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