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1     共 2527 浏览

---

一、词作原文

```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

二、逐句注释

1.花褪残红青杏小

- 褪:凋谢。青杏:未成熟的杏子。点明暮春时节,花谢果生的自然更替。

2.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动态描写:燕子筑巢、溪水环宅,构建田园意象。

3.枝上柳绵吹又少

- 柳绵:柳絮。暗喻春光易逝,呼应上句"褪残红"。

4.天涯何处无芳草

- 化用《离骚》"所独无芳草兮"苏轼通达的人生观。

5.墙里秋千墙外道

- 空间对比:墙内欢乐与墙外漂泊形成张力。

---

三、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残花凋零,枝头缀满青涩小杏。燕子翩飞之际,碧绿溪水环绕村舍流淌。柳絮随风日渐稀少,但天地间依旧芳草萋萋。

围墙里少女荡着秋千,墙外小径行人驻足。欢笑声渐渐消散于风中,多情的过客反被无心的笑声撩动愁绪。

---

四、文学赏析

# 1. 艺术特色

  • 意象群构建:残红、青杏、燕子、绿水等意象形成暮春视觉图谱
  • 声画结合:"佳人笑"的听觉描写与"芳草"的视觉意象交融
  • 哲学升华:从伤春情绪跃升至"芳草"的豁达境界

# 2. 情感结构

段落情感基调表现手法
上阕怅惘→超脱比兴、用典
下阕欣羡→惆怅对比、留白

# 3. 修辞解密

  • 矛盾修辞:"情却被无情恼"主客体情感错位
  • 通感运用:将听觉的"渐不闻"空间的"渐悄"###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间

    约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反映其"然物外"的思想转变。

2.文学地位

代表北宋婉约词最高成就,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东坡《蝶恋花》之'枝上柳绵',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不能过也。"3.版本流变

现存最早见于南宋曾慥《乐府雅词》,明代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收录时有异文""作"水"。

---

六、延伸解读

1.接受史视角

清代王士祯认为下阕暗含"遇合"的政治隐喻,现代学者多倾向于爱情主题说。

2.跨文化比较

与李煜《虞美人》"秋月何时了",同写春愁却呈现截然不同的精神境界。

3.当代价值

"天涯芳草"句常被引用为逆境中的精神慰藉,2023年入选教育部推荐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