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名氏(周代宫廷乐官整理)
原文: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
1.明明/赫赫:形容文王德行的光辉显赫
2.忱(chén):信任
3.挚仲氏任:指文王之母太任,挚国任姓次女
4.伣(qiàn)天之妹:像天帝之妹般尊贵(形容文王妃太姒)
5.燮(xiè)伐:协同征伐
6.驷騵(yuán):赤毛白腹的战马
---
(逐段对应原文的现代汉语翻译)
大地上的德政昭明,天穹中的威仪显赫。天命无常难揣测,君王之位非易得。
当初殷商居天位,却失四方诸侯心。
挚国任姓次女太任,从殷商属地远来。嫁到周邦作新妇,在周京尽守妇道。
她与王季相配,共行仁义德政。太任怀孕之后,生下这位文王。
唯有这位文王,恭敬谨慎立身。光明侍奉上天,积聚无边福禄。
他的德行不违天命,因此统领四方诸侯...
---
全诗以"转移",通过三代(王季、文王、武王)的传承,展现周代商的历史必然性。
"上帝临女"等句将军事行动神圣化,构建"权神授"的话语体系,为武王伐纣提供合法性依据。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句运用视听通感,展现联军威势,是中国早期战争文学的典范。
---
约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属《大雅》早期作品,可能用于宗庙祭祀仪式。
---
1.儒家经典化:汉代被纳入"五经"王道思想的重要文本依据
2.文学范式:开创"颂圣史诗",影响后世《生民》《公刘》等作品
3.考古佐证:1976年陕西出土的利簋铭文与诗中牧野之战记载相互印证
---
1. 与《尚书·牧誓》的关系:二者可互为补充的史料
2. 天文记载价值:"朝清明"指向甲子日天象记录
3. 女性叙事视角:太任、太姒的描写体现周人对"贤内助"的政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