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3       共计:2518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

神罔时恫,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

---

二、词句注释

1.思齐(zhāi):庄敬貌

2.大任:文王之母

3.周姜:太王之妻

4.大姒(sì):文王之妻

5.嗣徽音:继承美德

6.刑于寡妻:为嫡妻作典范

7.烈假不瑕:大病不蔓延

---

三、现代译文

庄敬的大任,乃文王之母;

贤淑的周姜,王室的主妇。

大姒继承其美德,养育众多子孙。

敬顺先祖神灵,神明无所怨恨;

示范于正妻,推及兄弟,治理国家。

宫中和睦,宗庙肃穆;

显耀时自律,幽微时自省。

故大疫不流行,恶疾不蔓延;

不用听闻自能效法,无须劝谏自然接纳。

因而成人有德,少年有成;

古人教化不倦,造就英才辈出。

---

四、文学赏析

# (一)结构特征

采用四章叠咏体,每章六句,形成"母仪-治家-修身-教化"递进式结构。第三章"雍"肃肃"叠词运用,强化祭祀场景的庄严感。

# (二)思想内涵

1.女德教化:通过大任、周姜、大姒三代女性,构建周室母教传统

2.德治理想:强调"于寡妻"的家庭伦理扩展至国家治理

3.天人感应:"罔时怨"周初"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学

---

五、历史背景

# (一)创作年代

学界普遍认为属西周早期作品,约公元前11世纪,反映周人建国初期的道德建设需求。

# (二)礼制关联

1. 与《周礼·天官》"阴礼教亲"印证

2. "雍雍在宫"对应西周宫闱制度

3. "誉髦斯士"体现周代选士制度雏形

---

六、比较研究

1.与《关雎》对照:同述后妃之德,但《思齐》更侧重政治教化功能

2.与《大明》关联:二者共同构建文王家族的女性谱系

3.汉代阐释差异:《毛诗序》强调"文王所以圣"郑玄注侧重"治"之道

---

七、学术争议

1.作者问题:或为周王室史官集体创作

2. "百斯男":实指多子/象征国力强盛

3. 末章"古之人"所指:先王/文王/泛指德者

---

八、文化影响

1. 成为后世"仪天下"来源

2. 朱熹《诗集传》引作"家"典范

3.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评其"字精严"(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思文》--无名氏 | ·下一条:《我将》--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