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菀柳》(《诗经·小雅》第209篇)
作者:无名氏(西周晚期士大夫阶层)
原文:
```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
1.菀(yù):茂盛貌
2.蹈:通""无常
3.暱(nì):亲近(此处含贬义)
4.靖:谋划政事
5.极:通"殛"
6.愒(qì):休息
7.瘵(zhài):病害
8.傅:附着
9.臻:到达
10.凶矜:危险处境
```
茂盛的柳树下,不宜前去休憩。君王性情多变,切勿轻易亲近。当初让我理政,随后反加刑罚。
繁茂的柳荫处,不该驻足歇息。君主反复无常,不要自招祸患。先前委以重任,转眼远逐边疆。
鸟儿纵能高飞,终须依附苍穹。那人心思难测,究竟欲至何方?为何让我理政,又将我置险境?
```
以"菀柳"兴,表面描写茂盛柳树不宜乘凉的自然现象,实则隐喻君王表面仁厚而本质凶险。第二章"鸟高飞"的意象,深化了臣子纵有才能仍受制于君权的宿命感。
1.重章叠句:前两章仅更易6字,通过"/愒"暱/瘵"/迈"递进,强化君王的暴虐程度
2.末章转折:由柳树、飞鸟的意象群转向直抒胸臆,形成情感爆发点
据《毛诗序》考证,当属周幽王时期(前781-前771年)作品。此时王室衰微,诸侯离心,诗中""指昏聩的周天子。
1."上帝甚蹈":影射周幽王宠褒姒、废申后的政治乱象
2."予极焉":暗合尹吉甫等贤臣遭谗被逐的史实
3."矜"结局:预言了犬戎之祸的必然性
1.作者身份:
2."菀柳":
1.成语衍生:"菀柳之叹"成为政治失意文人的典型表达
2.后世化用:
3.比较研究:与《楚辞·九章》的"忠而被谤"主题形成南北呼应
1.政治哲学层面:揭示了绝对权力导致道德异化的规律
2.文学史意义:开创了中国政治讽喻诗的先河
3.文本细读价值:三章十九句包含7个否定词,构成特殊的"修辞学"(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