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2     共 2527 浏览

一、词作原文

《六丑·落花》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更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六丑:周邦彦自度曲,双调140字,仄韵。

2.过翼:飞鸟掠影,喻春光迅逝(典出《庄子·逍遥游》)。

3.楚宫倾国:以楚王宫中美人之死喻落花(化用李延年《佳人歌》)。

4.蜂媒蝶使:拟人化描写,暗指无人怜惜落花。

# (译文)

身着单衣品尝新酒,惆怅客居时光虚度。祈愿春天稍作停留,却如飞鸟倏然远逝。试问春花今在何处?昨夜风雨摧折,似埋葬了绝代佳人。花瓣如钗钿散落,乱点桃径轻扬柳路。多情者谁人怜惜?唯有蜂蝶时时叩窗。

东园沉寂渐覆绿荫,徘徊花丛徒然叹息。枝条牵扯行人衣襟,似有离情欲诉。残花勉强簪于帽侧,终不及盛开时风姿。落红莫随潮水漂流,恐花瓣上题有相思字句,湮没难寻。

---

三、文学赏析

# 1. 结构艺术

  • 时空交织:上阕写风雨葬花(时间流动),下阕写东园寻芳(空间转换),形成"春-惜花-感怀"三重意境。
  • 物我互化:"长条故惹行客"将花枝人格化,与词人"客里光阴虚掷"羁旅愁思形成镜像。

# 2. 修辞特色

  • 博喻连用:以"国"喻花容,以"钗钿"喻花瓣,以"媒蝶使"喻自然灵性,多重意象堆叠出凄美画面。
  • 典故新解:"断红尚有相思字"用红叶题诗典故,赋予落花人文厚度。

# 3. 情感张力

通过"春暂留→春去无迹→强簪残英→相思难见"递进,展现宋代文人特有的"物哀",较李清照《声声慢》更显含蓄克制。

---

四、历史背景探析

# 1. 创作年代考据

据《清真集》编年,此词作于政和五年(1115年)周邦彦59岁任隆德府知府时,正值北宋王朝由盛转衰前夕,词中"光阴虚掷"含政治抱负难展之郁结。

# 2. 词牌溯源

"六丑"名有三说:

  • 调犯六宫(羽调六声相犯)
  • 指六种花丑(周邦彦自注)
  • 隐喻"军不发"嵬之变(暗合葬花意象)

# 3. 文学史地位

此词开创"咏物词"新范式:

  • 突破传统咏物词单纯描摹,实现"-情-理"统一
  • 直接影响姜夔《暗香》《疏影》等南宋咏物词创作

---

五、跨文化解读

1.中日美学比较:与日本平安时代《源氏物语》中的"哀"审美形成东亚共时性呼应

2.西方意象派参照:与艾略特《荒原》中"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形成异质同构的春天书写

---

六、学术争议聚焦

1.主旨分歧

  • 悼亡说(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 政治隐喻说(叶嘉莹《灵谿词说》)
  • 生命哲思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文本异文考

  • "春暂留"一作"愿春暂住"《花草粹编》本)
  • "断红"为"断鸿"音近讹变)

---

七、现代启示

1.生态文学先声:超前700年提出"趁潮汐"生态保护意识

2.都市文学母题:"客里光阴虚掷"成为现代人异化生存的早期文学表征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