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郑风·狡童》
作者:无名氏(先秦民间歌谣)
原文:
```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
1.狡童:
2.维子之故:
- "维"通"惟"因为;"子"即"" - 整句:都是因为你的缘故
3.息:
- 毛传释为"安寝"现代延伸为"平静呼吸"## 白话译文
```
那个狡猾的少年啊,不再与我交谈。因为你的缘故,让我食不下咽。
那个狡猾的少年啊,不再与我共餐。因为你的缘故,让我夜不能眠。
```
1.嗔怨中的爱恋:
"童"体现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较《关雎》更显世俗化
2.饮食意象:
先秦以"食"为亲密关系的象征,拒绝共餐暗示关系危机
- 属《郑风》,郑国(今河南新郑)民歌,约创作于春秋早期
1.婚恋习俗:
反映郑国"三月上巳"自由恋爱的风俗,《汉书·地理志》载"郑俗淫"2.诗歌功能:
可能是"对唱体",用于男女调情或婚仪表演
1.主旨分歧:
2.""训诂: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狡"本作""朴学家多从此说
同属郑风怨情诗,但《褰裳》态度更泼辣直率
同写恋人失约,《子衿》更显知识分子气质
1.成语演化:
"食难安"的语源可追溯至此诗
2.后世化用:
李商隐《无题》"时难别亦难"承袭其情感模式
3.现代诠释:
存在女权主义解读视角,认为反映先秦女性情感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