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2     共 2524 浏览

一、原词呈现

曲牌名:山坡羊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西厢记》作者)

原文

春睡朦騰,覺來時宿酲微醒。

東風料峭,吹不散、枕邊雲影。

畫簾半卷,看雙燕、蹴落紅英。

被池香冷,篆煙消盡,寶釵橫。

這其間,好夢難成,惡懷易驚。

甚心情、打扮嬌嬈,空對菱花鏡。

---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逐行解析)

1.春睡朦騰:春日困倦恍惚貌。"朦騰"元代口语,形容半梦半醒状态

2.宿酲微醒:前夜酒醉未完全消散,"酲"指酒醉不适感

3.東風料峭:化用苏轼"料峭春风吹酒醒"含时间推移

4.蹴落紅英:"蹴"义踢踏,此处拟人化描写燕子碰落花瓣的动态

5.被池香冷:锦被上熏香已冷,暗示独卧时间之久

6.篆煙消盡:盘香燃尽成灰,喻示等待无果

# (白话译文)

春日困倦昏沉,醒来时昨夜醉意未消。

寒风微微刺骨,吹不散枕边残存的梦影。

卷起半边绣帘,望见双燕掠过、碰落满地残红。

被褥香气已冷,熏香燃尽成灰,金钗横斜发间。

这般境况里,美梦难续,愁绪易生。

哪还有心思梳妆打扮?只能空对镜中憔悴容颜。

---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系统的三重建构

  • 空间意象:枕边云影(虚幻)→ 画帘双燕(现实)→ 菱花镜(自省),形成递进式场景转换
  • 时间意象:宿醉(过去)→ 春睡(当下)→ 香冷烟消(流逝),暗含道家"生方死"哲思
  • 情感意象:采用"香"残红"等物象,实现"艳笔写哀情"的审美反差

# 2. 修辞艺术特征

  • 列锦手法:连续铺排"被池"篆烟"钗"等名词,营造蒙太奇式画面感
  • 方言入曲:"朦騰"怀"元代市井用语,体现散曲的俗文学特质
  • 心理描写:通过"好梦难成,恶怀易惊"元代文人理想与现实冲突

---

四、历史背景考据

# 1. 创作年代推测

根据曲中"釵橫"描写及"風料峭"气候特征,应作于王实甫晚年(约1310-1320年),此时元杂剧中心已由大都南移,文人普遍存在"不再"失落感。

# 2. 社会语境折射

  • 双燕意象:暗喻元代实行的"两都巡幸制"作者对政治迁徙的隐忧
  • 菱花镜:宋代铜镜工艺在元代的没落,象征传统文化传承危机
  • 宿酲描写:与马致远《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时代互文

---

五、比较文学研究

1.与《西厢记》关联性

曲中"梦难成"可对照《西厢记·惊梦》"拆鸳鸯在两下里"展现"欲受阻",但本曲更侧重个体生命体验。

2.元曲同题作品对比

张可久同调名作多写田园闲适,而王实甫此曲承续了关汉卿"带过曲"的悲怆格调,体现"丽则派""辣派"的风格过渡。

---

六、学术争议说明

1.作者权疑点

有学者根据《录鬼簿续编》记载,认为此曲或为明代贾仲明伪托,主要依据是"菱花镜"在元代绘画中罕见出现。

2.文本校勘问题

现存明万历刻本《雍熙乐府》与清初《九宫大成谱》存在三处异文:"宿酲"作"宿醒""峭"作"凛冽"寶釵"作"玉釵"。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