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1     共 2530 浏览

一、原词呈现

曲牌·标题:寨儿令·舟行感兴

作者:张可久(约1270-1348)

原文

```

棹沧波,泛轻舟。

白鹭沙鸥共我游。

云树悠悠,烟水飕飕。

吹笛倚船楼。

唤起新愁,说尽旧风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二、注释与译文

# (一)字词注释

1.寨儿令:北曲曲牌名,属双调宫,多用于写景抒怀

2.棹沧波:划桨于青苍水波,"棹"动词用

3.云树悠悠:化用白居易"云树玉泉寺",状远景朦胧

4.烟水飕飕:"飕飕"风声,营造空寂氛围

5.断肠人:典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指漂泊羁旅者

# (二)白话译文

摇桨行于苍茫水波,驾轻舟漂流。

白鹭沙鸥相伴同游。

远处云中树木朦胧,水面雾气伴着风声掠过。

独倚船楼吹奏竹笛。

乐声唤起新愁绪,道尽往昔风流事。

落日西沉时分,那最伤心的人正流浪在天涯尽头。

三、文学赏析

# (一)意象体系建构

1.空间维度

  • 纵向:"云树"与"沧波"天地垂直空间
  • 横向:"轻舟"移动形成水平延展性

    2.声色组合

  • 视觉:白鹭/沙鸥(亮色)与烟水(灰调)对比
  • 听觉:笛声与风声的虚实共鸣

# (二)情感表达技法

1.矛盾修辞

"共我游"的热闹表象与"断肠人"的孤独本质

2.时空压缩

从"愁"到"旧风流"跳跃,拓展抒情纵深

四、历史背景探析

# (一)元代文人处境

1. 科举停废(1315年方恢复),文人多沉抑下僚

2. 张可久曾任绍兴路吏,终生未显达

3. 本曲约作于延祐年间(1314-1320)漫游江南时

# (二)曲体发展特征

1. 元代散曲"化"的代表作

2. 保留民间曲牌形式而注入文人诗法:

  • 对仗:"云树悠悠""水飕飕"
  • 用典:暗合《楚辞·渔父》的隐逸情怀

五、跨文本比较

1.与马致远比较

同写羁旅愁思,张作更重景物层次铺陈

2.与白朴比较

皆擅绘江南风物,但张曲哲学意味更浓

六、现代解读视角

1.生态美学价值

体现古人与自然生物(白鹭沙鸥)的平等共生观

2.精神治愈意义

通过"行"意象展现流动中的心灵疗愈过程

七、存世版本考略

1. 最早见于《乐府新声》元代刻本

2. 明代《雍熙乐府》收录时有异文:"说尽"作"话彻"3. 现代校勘以《全元散曲》为权威版本

八、文化衍生影响

1. 当代昆曲改编作品常选用此曲牌

2. 江南水乡旅游宣传多引用"烟水飕飕"

3. 日本汉学界视为"舟旅文学"典范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