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8     共 2526 浏览

一、词作原文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二、注释与白话译文

# (1)逐句注释

  • 年年雪里:点明时间场景,暗示词人回忆的连续性
  • 常插梅花醉:"醉"字双关,既指梅花醉人香气,又暗含饮酒赏梅的雅兴
  • 挼尽梅花无好意:"挼"(ruó)即揉搓,动作细节显露心绪烦乱
  • 赢得满衣清泪:直白道出悲戚心境,与前句形成情感转折
  • 今年海角天涯:空间跨度极大,暗示靖康之变后的漂泊境遇
  • 萧萧两鬓生华:"萧萧"白发稀疏貌,年华老去的具象化表达
  • 看取晚来风势:隐喻政治时局动荡不安
  • 故应难看梅花:结句含蓄,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危亡紧密关联

# (2)白话译文

那些年每逢落雪时节,总爱折枝梅花插鬓,醉心于它的幽香。而今揉碎花瓣再难寻得往昔欢愉,只落得泪水沾湿衣襟。

此刻流落天涯海角,两鬓已染上稀疏白发。望着黄昏时分肆虐的狂风,想必再也难见梅花绽放的景致了。

---

三、文学艺术赏析

# 1. 结构艺术

全词采用今昔对比双线结构:

  • 上阕回忆青春时期的赏梅雅事,用""字营造梦幻感
  • 下阕转入现实困境,"海角天涯""鬓生华"形成时空双重压迫感

# 2. 意象运用

  • 梅花:既是高洁人格象征,又作为命运变迁的见证物
  • 风雪:既指自然气候,又暗喻时代动荡(靖康之变后的战乱)
  • 白发:通过身体变化具象化时间流逝,强化沧桑感

# 3. 语言特色

  • 白描手法:"挼尽"满衣清泪"等动作描写极具画面感
  • 隐喻系统:表层写赏梅受阻,深层反映家国破碎之痛
  • 情感张力:从"醉"到"泪"再到""递进层次分明

---

四、历史背景解析

# 1. 创作时期推定

根据"海角天涯"鬓生华"等语,应作于李清照南渡后期(约1135-1140年),此时:

  • 丈夫赵明诚已病逝九年
  •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 词人辗转于杭州、金华等地避难

# 2. 时代映射

"晚来风势"暗指:

  • 1134年金兵再度南侵的军事威胁
  • 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斗争
  • 文人群体普遍存在的家国之忧

---

五、延伸解读

1.梅花意象的嬗变

对比早期《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乐观,本词梅花已成为承载苦难的符号,反映词人创作心态的转变。

2.女性视角的特殊性

通过"花"挼花"女性化动作,将乱世飘零体验与闺阁生活记忆交织,形成独特的历史叙事角度。

3.词牌选择深意

《清平乐》本为宫廷安乐曲调,词人反用其声律表现离乱之痛,构成艺术形式的反差张力。

4. 后世评价

清代词学家周济评:"安晚期词,愈朴愈厚,愈厚愈雅,此阕尤见炉火纯青之功。"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