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名:普天乐(中吕宫调)
作者:张可久(约1270-1348,字伯远,号小山)
原文:
```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
璧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
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
1. 字词注释
2. 白话译文
暮色中的天空显得格外悠远,秋日江水苍茫。落日悬挂山腰,雁群驮着余晖飞翔。
当年她朱唇轻启,唱着为我写的华美词章。还记得西风里兰舟送别,泪水沾湿了她的衣裳。
凤凰金钗被拆成两半,鹦鹉杯中斟满离殇,恩爱鸳鸯终被拆散天各一方。
1. 意象体系建构
2. 艺术特色
3. 情感表达
通过"当年兰舟"的追忆与"拆鸳鸯"对比,展现元代文人漂泊生涯中的普遍离愁,较之唐宋闺怨诗更具时代沧桑感。
1. 创作语境
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张可久辗转江浙做小吏,此曲应作于其任职绍兴路时。元代废除科举致文人沉沦下僚,曲中"西风泪"含士人集体失意。
2. 曲体演变
《普天乐》本为宋代民间曲牌,张可久将其雅化:
3. 版本考据
现存最早见于《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元刊本),第三句有异文作"衔落日"现行版本多从明人《雍熙乐府》所录。
1. 同类作品比较
2. 后世影响
明代梁辰鱼《江东白苎》仿此曲结构,清人朱彝尊《曝书亭集》评:"小山乐府,裁云缝月之妙,在'雁背'二字中尽见。"
3. 现代诠释
王国维《人间词话》"隔与不隔"观照下,此曲""斜阳"等意象构成"隔"之境,而"月词"典则属"隔"之美,体现元曲雅俗交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