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乌衣巷:南京秦淮河南岸古地名,三国东吴禁军驻所(黑衣为制服),东晋时成为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的聚居区。
2.朱雀桥:六朝时期金陵城南横跨秦淮河的交通枢纽,与乌衣巷相邻,以朱雀门得名。
3.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书法家王羲之伯父)与谢安(淝水之战指挥者),两族子弟世称"乌衣郎"代表六朝顶级门阀。
朱雀桥畔杂草丛生野花零星,
乌衣巷口残阳余晖斜照巷深。
昔年栖息在王谢华堂的燕子,
如今已在普通百姓檐下安身。
---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从和州返洛阳途经金陵时所作,系《金陵五题》组诗之二。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交织,诗人借六朝兴衰暗喻时代危机。
作为"豪"其怀古诗常以三重对比构建历史纵深:
---
1.野草夕阳:自然意象象征无情时序,野草吞噬人类文明痕迹,夕阳暗示贵族时代的终结
2.燕子:
全诗无一字议论而尽显沧桑:
---
1.七绝范式:与李白《越中览古》、杜甫《蜀相》并称唐代怀古诗三绝
2.成语衍生:"王谢燕"豪门败落的经典意象(见宋代贺铸《台城游》)
---
1.互文文本:
- 对比阅读吴潜《满江红·乌衣巷》(宋词拓展历史视角)
- 参照余秋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对金陵的描写
2.视觉艺术:
- 傅抱石水墨画《乌衣巷》的留白处理(藏于南京博物院)
3.地理考据:
- 现代考古发现乌衣井遗址,佐证三国至唐代地层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