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作者:刘长卿(约709-780),唐代"五言长城"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诗人漂泊荆楚时期,通过长江沿岸景物抒写羁旅愁思
```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
逐联解析:
1.首联:
2.颔联:
3.颈联:
4.尾联:
平静的鹦鹉洲不见风浪炊烟,漂泊楚地的游子愁思绵延。
汉口夕阳里飞鸟斜渡江面,洞庭秋波与远天连成一线。
背靠山岭的孤城传来寒角,临江哨所旁夜泊着客船。
遥想贾谊上书忧国遭贬谪,古今文人同病相怜。
1.结构特征:
- 采用"望"的视角贯穿全篇,由近及远构建三层空间:
① 眼前汀洲(实景)→ ② 汉口洞庭(中景)→ ③ 长沙典故(虚笔)
2.意象系统:
3.情感表达:
1.与杜甫《登岳阳楼》对比:
2.在刘长卿创作谱系中的地位:
1.地理意象的文学投射:
2.中唐士人心态标本:
3.后世接受史:
1. 创作时间考证:
- 旧说定为大历五年(770)秋,新考据认为可能作于建中元年(780)
2. "中丞"推测:
- 可能为元载党人源休,反映中唐政坛复杂关系
附录:
1. 刘长卿年表(与本诗相关时段)
2. 唐代洞庭湖区行政区划图
3. 贾谊《治安策》与诗人用典意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