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08     共 2542 浏览

一、元曲原文呈现

曲牌名:人月圆

作者:元好问(金末元初)

原文

```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

---

二、词句注释与白话译文

# (1)逐句注释

  • 重冈已隔红尘断

    "冈"指连绵山峦,""指世俗纷扰。地理阻隔形成隐居环境。

  •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岫"为山峰,"长松"高洁。选址标准体现文人雅趣。

  •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

    对比长期林木培育与短期粮食种植,暗含可持续发展思想。

# (2)白话译文

连绵山冈隔绝了尘世喧嚣,村落连年丰收。

新居选址需有:窗含远山,屋后苍松。

植树十年,种谷一季,这些劳作交给晚辈。

老夫只愿拥有:醒时的明月,醉后的清风。

---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体系构建

  • 自然意象群:远岫/长松/明月/清风构成隐逸符号系统
  • 数字对比:"十年"与"一年"突出隐者长期主义价值观

# 2.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通过"窗中"舍后"空间叙事营造画面感
  • 双声叠韵:"重冈"村落"词增强音律美

---

四、历史背景考证

# 1. 创作年代推断

据《遗山先生文集》系年,此曲应作于1234年金亡后,元好问被迫迁居山东时期,反映其"隐抗元"姿态。

# 2. 地理考据

"外家东园"实指山东聊城旧居,现存清代《东昌府志》载其"屋后有古松三株"与词中描写吻合。

---

五、跨文化比较

1.与陶渊明对比

  • 同:均构建"-田园"隐逸模式
  • 异:元曲更强调物理空间隔绝("冈隔断"

2.元代隐逸文学特征

  • 新增"醒"(末两句)
  • 劳动分工意识("付儿童"反映时代家庭结构变迁

---

六、学术争议点

1."红尘断"分歧

  • 主流观点:指地理隔绝
  • 新锐解读:或隐喻与金王朝的政治切割

2.数字修辞争议

有学者认为"十年"一年"存在虚指可能,对应《庄子》"大年小年"哲学观。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