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18     共 2521 浏览

一、诗歌基础信息

标题解析

"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典型酬和诗题,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 "和":表明是对陆丞相原作的唱和
  • "晋陵陆丞相"指初唐名臣陆元方,曾任晋陵(今江苏常州)县丞
  • "早春游望"点明创作时节与活动场景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杜甫祖父,"文章四友"。其诗以格律严谨著称,这首五律是其贬官吉州司户参军期间所作,展现初唐律诗成熟形态。

二、原文与注释

原诗全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字词注释

  • 宦游人:离家为官者
  • 物候:自然时节变化迹象
  • 海曙:海上晨光
  • 淑气:春日温暖气息
  • 古调:指陆丞相原诗
  • 沾巾:泪湿衣巾

三、现代译文

作为漂泊的官员,

独我对季节变迁格外敏感。

破晓云霞从海面升起,

梅柳绿意已蔓延江南。

暖风催促黄莺啼鸣,

阳光映得浮萍翠绿晶莹。

忽听到您古朴的诗作,

思乡泪几乎浸透衣襟。

四、诗歌赏析

1. 结构艺术

首联以"有"偏惊"情感张力;颔联颈联四组意象(云霞/梅柳/黄鸟/绿蘋)构成蒙太奇式春景;尾联"古调"呼应诗题,"归思"明主旨。

2. 语言特色

  • 动词运用:""转"赋予自然以主动性
  • 色彩对比:霞光之红、梅柳之青、浮萍之绿形成视觉韵律
  • 声韵安排:"新""""真韵,音调清越

3. 情感表达

通过"惊-望-闻-思"递进,完成从景物观察到乡愁迸发的转换,最后"沾巾"克制表达更显情感厚度。

五、扩展解读

1. 历史背景

创作于武周时期(690-705),当时陆元方任晋陵县丞,杜审言被贬江西,诗中"游"暗含政治失意。

2. 文学价值

  • 代表初唐律诗"启承转合"的典范
  • "云霞出海曙"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初唐五言警句"- 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显见祖父笔法影响

3. 文化意象

  • "梅柳渡江":反映物候学上的南北差异
  • "歌古调"体现初唐宫廷酬唱传统
  • "宦游":折射唐代文人"仕与归隐"的矛盾心理

六、对比研究

与王湾《次北固山下》比较:

  • 同写宦游思乡
  • 杜诗重瞬间感受,王诗显时空哲理
  • "海日生残夜""霞出海曙"异曲同工

七、后世评价

明代钟惺《唐诗归》评:"偏惊』二字,已含下六句。"清代黄生《唐诗摘钞》称:"结句点化和意,不露痕迹。"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