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公众课 
	 > 古今诗文 > 宋词 >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李清照
 位置:公众课 
	 > 古今诗文 > 宋词 >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李清照
	词牌名:玉楼春
作者:李清照(宋代)
原文: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
1.红酥:喻指梅花红润柔腻的花瓣
2.琼苞碎:白玉般的花苞绽裂,形容梅花初放
3.酝藉:积聚蕴藏(出自《汉书·薛广德传》)
4.道人:此处为词人自称
5.闷损:极度烦闷
6.休:语助词,相当于"
红润的梅花终于绽放玉蕊,
试探着向南枝头是否开遍。
不知蕴蓄了多少幽香,
只看见花苞里含着无尽情意。
憔悴的人儿独坐春窗下,
烦闷得连栏杆都懒得倚靠。
若要小饮便快来罢,
谁知明天是否狂风骤起。
---
全词形成"我对照"张力:
上阕写梅花盛放的生命力("遍未"无限意")
下阕转写词人憔悴("春窗底"愁不倚")
最终在"休"邀约与"不起"的隐忧间形成悬停
《玉楼春》七言八句的齐言体式,李清照通过:
打破呆板格律,体现"别是一家"的词学主张
---
1.创作时期:
据徐培均《李清照年谱》,此词约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冬,时值:
2.时代映射:
"未必明朝风不起"喻:
---
1.与李清照其他咏梅词对比
本词独特处在于将咏物与即时性政治隐喻结合
2.与宋代咏物词传统
突破周邦彦"物而拘于物"的写法,开创"-我-时"抒情模式
---
1.主旨分歧:
- 王仲闻解为"惜春之作" - 陈祖美认为含"国寄托" 关键在"明朝风不起"的解读差异
2.版本校勘:
《花草粹编》本"探著""看""便来休"作"早来休"反映明代文人修改痕迹
---
1.后世化用: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可视作对易安"琼苞碎"意象的悲剧性延伸
2.现代阐释:
叶嘉莹指出该词体现宋代女性文学"物内情"象征系统建构
 
	   9月20日
 9月20日   3333 浏览
 3333 浏览 
	   9月20日
 9月20日   1596 浏览
 1596 浏览 
	   9月20日
 9月20日   3306 浏览
 3306 浏览 
	   8月22日
 8月22日   2460 浏览
 2460 浏览 
	   8月22日
 8月22日   2351 浏览
 2351 浏览 
	   8月22日
 8月22日   2318 浏览
 2318 浏览 
	   9月11日
 9月11日   1282 浏览
 1282 浏览 
	   9月7日
 9月7日   3728 浏览
 372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