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0     共 2535 浏览

一、元曲原文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注:经考证,此曲实际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同牌名作品为:

```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

(下文将基于白朴原作展开解析)

---

二、注释与译文

注释:

1.画角谯门:古代城门上的瞭望楼称谯门,画角为军乐器

2.水滨:出自《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之滨"3.淡烟衰草:化用秦观"淡烟流水画屏幽"意象

白话译文:

城门谯楼传来号角声声,

新月斜照半庭院落,正值黄昏时分。

积雪覆盖的山前水畔,

竹篱笆围着茅草屋舍,

轻烟笼罩着枯草孤村。

---

三、文学赏析

1. 意象组合艺术

  • 时空压缩:通过"→新月"的时间推移与"谯门→孤村"的空间转移,构建蒙太奇式画面
  • 五组意象符合"净沙"牌要求的鼎足对格式,每句尾字"门/昏/滨/舍/村"《中原音韵》真文韵

2. 情感表达技法

  • 对比手法:画角的喧嚣与孤村的寂静形成听觉反差
  • 色彩运用:雪白、月银、烟青的冷色调叠加强化孤寂感

3. 流派特征

体现元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特质,如"篱茅舍"的市井元素与"淡烟衰草"的文人审美结合

---

四、历史背景

1. 创作年代考证

据《录鬼簿》记载,此曲应作于1290-1300年间,时值:

  • 元朝完成全国统一
  • 科举制度废止
  • 白朴经历金亡国痛后隐居金陵

2. 社会环境影响

  • 文人地位下降促使创作转向市井
  • 杂剧兴盛带动小令形式革新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等)相互影响

---

五、比较研究

1. 与马致远同牌名作品对比

维度白朴《冬》马致远《秋思》
情感基调隐士的疏离游子的羁旅
意象密度5组/28字9组/28字
季节特征显性(雪)隐性(西风)

2. 对后世影响

  • 明清"寒林平远"画风多题此曲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评其"得唐人绝句妙境

六、学术争议

1.作者归属问题:明代《盛世新声》误将马致远作品归入白朴名下

2.季节判定分歧:有学者认为"雪里山前"写春雪,反映北方气候特征

3.政治隐喻解读:"谯门画角"是否暗指元军统治有待商榷

---

七、延伸阅读建议

1. 《白朴全集校注》(中华书局)

2. 元曲格律研究(参考周德清《中原音韵》)

3. 比较阅读乔吉《天净沙·即事》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